從今年到2015年,本市要用5年時間引進1000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本市日前下發的《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行動計劃(2011-2015年)》指出,為達到引才目標,本市鼓勵用人單位自行建設人才公寓、支持央屬單位向市屬單位“柔性流動”和建設新型研究機構等新措施。
《行動計劃》指出,本市要貫徹落實中央“千人計劃”,加快實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用5年時間引進1000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聚集3-5萬名海外留學人員。
為達到上述目標,《行動計劃》提出了6大建設工程。除了《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已經提及的設立北京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金、代建實驗室等措施外,《行動計劃》還提出了一些新措施。
針對人才特區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發展需求,《行動計劃》提出要廣開選才用才視野,支持央屬單位人才資源采取項目合作、聯合攻關等形式向市屬單位“柔性流動”,面向全國吸引一批高層次、高技能人才。
在平臺搭建上,除了強調要加大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系統作物設計前沿實驗室的扶持力度,以及推行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管理制度外,《行動計劃》指出,要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創建新材料領域的新型研究機構,引領前沿科技自主創新活動。這意味著,又一個類似于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科研機構有望在本市落戶。
在人才比較關心的住房問題上,《行動計劃》除了重申將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不少于1萬套人才定向租賃住房外,還鼓勵用人單位自行建設人才公寓、動員各產業園區開發建設人才公寓,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市、區(縣)兩級政府統籌布局,協調落實房源和建設項目,定向建設一批人才公寓。
本市還首次提出要組建人才特區建設促進中心,設立“人才接待日”,認真聽取和研究各類人才反映的意見建議,對重要事項“特事特辦”,提高服務人才的質量和效率,并加快建設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大廈,打造重點項目的集成孵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