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中關村三十年,一路與夢想同行。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最大的創新經濟區,中關村承載著“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使命,更孕育著把“中國硅谷”變成“世界硅谷”的力量和夢想。
在這里,“個人夢”、“企業夢”、“中關村夢”不斷撐起“新興產業強國夢”。在這里,“中國夢”由無數平凡個體奮力編織、萌芽、蛻變、迸發。
中關村這片沃土,千人潮涌,不斷放飛夢想的翅膀,“追夢人”彈奏著動人的音符,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創業神話。跟隨著時代的脈搏,現在,更多有志青年加入“追夢人”的隊伍,他們用稚嫩卻敢于承擔的肩膀,擔負起新興產業的未來。
新老中關村人,用共同的激情,在中關村這個“創業夢之都”引領全國自主創新先行先試。為此,本報從今天起開辟“圓夢中關村”專欄,與廣大讀者一起走進中關村,分享中關村創業者身上與眾不同的故事,感受他們一路與夢想同行的決心,欣賞他們歷盡艱辛取得的不凡成就。
“我希望讓干活兒的人,永遠感受不到飛機的存在。”談到自己的夢想,這位80后董事長說。
田剛印,一個出生于江蘇農村的普通小伙兒,北京理工大學飛行設計專業畢業。愛穿T恤衫、牛仔褲的他,看上去與大部分80后沒什么兩樣,但剛滿31歲的田剛印,已是中國無人直升機領域響當當的人物。
作為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去年底,他與公司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世界上首架電控共軸無人直升機。目前,還在試飛階段的飛機,收獲的訂單已經超過7000萬元。
這似乎是一個奇跡。但談到研發無人機的奮斗史,田剛印卻用兩個字來形容——“樂呵”。
“我們這款無人機是獨一無二的。”在介紹團隊的成果時,田剛印不斷比劃,甚至手舞足蹈,“我們吸取了共軸直升機體積小、升力大的特點,通過用電子控制代替機械控制,規避了它機械復雜程度高的缺點。”由于采用電子控制,這架無人機的零件數能減至原來的30%,大大降低風阻,并避免上下兩個旋翼相撞,使其性能大大提高。
這架無人機長1.5米,自重140公斤,而市場上的同重量無人機,長度都在5米以上。
能夠實現在小于5乘5平方米的空間范圍內自由起落、速度達到同等量級無人機的四五倍、負重也能達到原先的兩倍,一項項“翻番”的數據,讓它還在研發時就收到了不少“橄欖枝”。
但田剛印說,對于無人機的狂熱“就像打籃球和聽音樂一樣”,源于最初的興趣,“從沒想過賺錢不賺錢”。
生于1982年的田剛印,從小就對“飛”特別癡迷。出生在醫生世家的他對“飛”的熱情被家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然而,填報高考志愿時,他仍然堅定地填報了北京理工大學飛行設計專業。
進入大學后,田剛印成為航模協會的?汀拇髮W起,田剛印就想做一款自己的無人機,但因為無人機在加工制造方面“成本高昂”,他決定先從無人機控制方面入手。
大四那年,田剛印的第一個飛行控制器正式出爐了。這一次的成功讓田剛印鼓足了信心,而這款控制器在幾年之后,更讓他賺到了“第一桶金”。
大學畢業后,田剛印進入了一家日本無人機代理公司工作。兩年間,他的主要精力都用于“琢磨”日本飛機。那時,田剛印想做無人機的熱情再次被點燃,他不停地“游說”老板進行無人機的自主研發。然而,一心只想賺熱錢的老板拒絕了這一“冒險”之舉。
機遇也就在這時悄悄降臨。
2007年,中日貿易出現問題,公司半年發不出工資了。恰好,田剛印的大學同學滿意也處于“失業”狀態。“我和滿意一合計,既然大家心里都放不下飛行控制器這塊,為啥不自己做呢?”
于是,把北理工一間20平方米的“開間”當成辦公室,田剛印開始了創業之路。他從打算結婚的錢中“截留”了4萬,作為他們的創業資金。之后的七八個月時間,兩人便在開間里埋頭苦干,目標是把大學時做的控制器拿出來改進,然后賣掉。
回想起那段經歷,田剛印用“灰頭土臉”來形容。
由于工程經驗不足,他們經常出現返工的情況。雖然苦沒少吃,但田剛印說,那段時間總是“樂呵”的。
最終,田剛印與滿意將飛行控制器從“書本那么大”做到了“香煙盒”那么大。這款飛行器最后賣給了中科院一個項目組,為田剛印賺到了第一桶金:29.7萬元。
從此,田剛印一發不可收拾。哥倆用這筆錢擺脫了“黑戶”身份,注冊了“袖珍公司”。第二套、第三套控制器相繼出爐,如今,公司規模已超過40人。
在做無人機控制器領域,田剛印已經“成績斐然”,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做飛機的念頭。2009年底,田剛印提出:“為什么不造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無人機?”
做“全新的飛機”比做控制器更難。首先是資金問題。田剛印算了這么一筆賬:飛機試飛階段,一天10個小時,不算折舊和人工成本,油錢就需要5500元,“燒錢太厲害了”。事實上,未經試飛的無人機已經可以賣出好價錢,但田剛印說:“如果就這么賣了,肯定還會出現之前的那些問題,所以一定要試飛。”
“后來我們窮得不行了,窮則思變,找到了北京市政府來幫忙。”最終,政府和民營基金給田剛印投了5000多萬元,幫助他度過了難關。
田剛印研發的世界上首架電控共軸無人直升機,將在今年7月完成“定型試驗”,并于年底面世。未來,他的無人機將廣泛用于電力領域,實現“巡線”和“放線”等作業過程的無人化。
現在,田剛印還走在實現夢想的路上。
“下一步,我想在控制智能化程度方面提高,同時提高飛機的機動性和速度。這就需要全新的理論和設計。”田剛印正時刻準備著。在接受采訪時,他仍然手捧一本直升機控制方面的書,這是他從國家圖書館復印出來的,“我每天琢磨的還是這些事兒。”
在田剛印身上,絲毫看不到“80后的暮氣沉沉”。他說,“80后暮氣沉沉”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我覺得80后感到壓力大,是因為自己老想得到自己不該得到的東西,其實,應該去修煉內功,最后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