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生活 > 正文

“醫療中關村”落戶通州

日期:2012-09-19  來源:經濟觀察網
[字體: ]
導語:這幾年,首先是解決老百姓看不起病的問題;其次是解決城市核心社區的老百姓看不上病的問題;現在要解決的,則是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

“北京市是下了決心的。”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表示。

9月17日,在北京市召開的國際醫療服務區發布會上,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正式落戶通州,并將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在發言中稱,北京市非常重視此次項目,這幾年,首先是解決老百姓看不起病的問題;其次是解決城市核心社區的老百姓看不上病的問題;現在要解決的,則是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

作為通州區現代化國際新城“一核五區”項目之一,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一期占地3.7平方公里,是集“醫、教、研、康、養”五位一體的醫療健康產業園,可以滿足多元化醫療健康服務需求,是北京城市服務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市無疑是全國首屈一指的醫療大市場,據統計,北京市大醫院設計門診量是兩千人,而實際門診量是一萬人,遠遠超出設計標準,“進京求醫”仍廣泛存在。

高端定位

6月份,北京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為社會資本參與舉辦醫療機構進一步提供政策支持。而此時啟動的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將率先實施社會資本辦醫,建立國際級社會資本辦醫先行區、實驗區和示范區。

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定位于提供高端醫療健康服務,填補國內高端醫療健康服務空白。打造醫療整治,教學,科研,健康管理,養老養生,醫療旅游等醫療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園區。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以商業性醫療保險、醫藥研發形成的會展、學術交流和醫療旅游等相關內容作為延伸。

北京市通州區委常委,副區長于世疆介紹說,園區擁有一流“醫教研”資源,與醫療領域國際慣例對接,以國際通行標準為準入。未來,在目標人群上,園區定位于各種疑難重癥病患者,以及具有高端、個性化醫療、康復管理和養生養老服務需求的人群。

同時,產業園將實現對GDP、稅收、就業和消費的共同拉動。

產業園依托北京的資源優勢,吸引了國內外一流的公司進行合作。在規劃設計上,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委托全球排名第一的醫療設施規劃公司——美國HDR公司——進行總體規劃及概念設計,同時邀請全球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公司對園區發展規劃、商業模式策劃、資金平衡測算以及對策建議進行合作。而共享信息化系統,則是與中國移動、IBM、GE醫療集團合作。

資金籌措方面,與中國建筑集團合作開發園區基礎設施、定向安置房、保障性住房以及區域綜合開發投資,按一比一入股籌措第一筆資金。另外,委托中信證券公司共同搭建園區投融資平臺,設計投資方案,參與園區開發建設,融資與資本運作。同時探索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參與與合作,通過“以平臺與資源”的模式,以國際招標的方式,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優醫療機構,通過醫療資源投資模式引入資本投資,選擇適合的投資合作伙伴,共同投資建設。

產業園以國際醫院、國際醫學院及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為主體,形成中醫管理,高端養生、養老等機構,配套國際學校、專家公寓、商業酒店、及醫療旅游等功能,實現多功能組團式發展。

醫改示范

產業園擁有強大的政策支持,作為衛生部、北京市共建項目,中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院將列入北京市醫改示范試點項目,納入市發改委各項審批手續的綠色通道。

對醫療機構用地也將采取劃撥方式,對國內國際品牌醫院給予優惠的價格,同時探索設立支持醫療健康產業的產業發展基金。對社會辦醫療機構,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多方面保障。對于醫療人才,與政府辦醫院享受同等待遇,對于通過公開平臺招聘引進的人才辦理進京戶口。為國內外品牌醫院、醫療資源與社會資本結合建設的新型醫療組織,爭取更多的生產政策。

在保證醫療項目運作的同時,產業園又要滿足社會資本的合理回報,園區將探索三種醫療機構建立模式。此外,于世疆表示,除了這些探索模式,還希望能有更多的創新實踐。

首先是由院士和專家帶頭,建立獨立醫院,長期與社會基金合作,建設社會資本醫院。其次,是由醫院提供專家人才團隊,政府提供土地政策服務團隊,由社會資本提供資金,形成合作建設的模式。最后,采取醫療地產形勢,在園區內,有醫療管委會下屬的運營公司,按照標準化醫院模塊建立醫院,配置硬件設置,采取租賃、買賣或租售結合的形式來辦醫院。

服務區一期占地面積3.7平方公里,規劃建筑面積49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10-12個醫療機構。其中包括,1-2個綜合醫院,8-10個專科醫院,即心腦血管、兒科、婦科、腫瘤、老年病、運動醫學、中醫藥、康復和整形美容等,規劃面積140萬平方米。

創新建設一個綜合服務平臺,將一批頂級醫師的醫療組合模式提供優質、高效醫療服務,創建高層次多門類醫療教育體系。包括醫科大學,國際護理學院,醫學商學院,高仿真醫學模擬培訓中心等,規劃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滿足園區內醫療機構乃至更廣泛的對高級醫療人才的需求。

建立服務整個園區的醫療技術中心、動力中心、數據信息處理中心、醫保結算服務中心、醫療旅游接待中心、物流與污物處理中心等,約10萬平方米規劃面積。同時,規劃了約240萬平方米的商務及生活配套設施,包括養老公寓、健康養生會館等。

于世疆表示,一年內將啟動景觀大道和公共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五年內基本完成一期重點項目建設,構建起醫教研一體化核心支撐,醫教研康養綜合發展的基本框架。未來十年內,初步形成國際眾多一流醫院、知名醫學院所、學術研究機構協調發展、醫療節能產業鏈條發展雛形,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呵護健康的國際醫療服務園區。

丁向陽提出,重點要引入品牌,做國際一流,同時要做好服務,便于大家在這里投資、安心建設發展,為整個社會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良好服務。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推薦閱讀
精彩推薦
商城打折熱賣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