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北京中關村一區十六園方案已上報國務院

日期:2012-09-07  來源:人民網
[字體: ]

  昨日,北京中關村相關負責人作客首都之窗時透露,未來,中關村將發力建設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與之相配套的“‘1+6’先行先試政策”也會落地執行。同時,中關村將繼續出臺措施吸引高端科技人才,而其規模有望擴大到“區十六園”,相關文件已經報批國務院。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楊建華表示,中關村管委會不會“簡單的去支持某一個點,支持某一個人”。

  擴規模:“一區十六園”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楊建華介紹,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關村已經由原來的一區五園發展到一區十園“,未來,“將在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方面繼續推進”。

  中關村管委會研究室主任蔣海軍介紹到,目前中關村 “一區十園”總的規劃面積是232平方公里,“下一步按照我們目前的規劃我們要到一區到十六個區縣總共是488平方公里,目前的工作有關文件已經報到國務院正在審批之中”。

  作為中國高速產業發展的代名詞,中關村是國家最集中的最先進的科技創新中心,也是國家創新人才最集聚的地區,規模和產業群集的擴大將有利于中關村科研成果的就地轉化。

  批政策:“‘1+6’先行先試政策”將全面落地執行

  中關村在其發展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離開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楊建華表示,“之所以有政策特區的存在才有中關村科技園區規劃面積和規劃區域的存在”。

  據中關村管委會創新處副處長賀明介紹,中關村示范區的"1+6"政策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其中1是指搭建一個平臺即中關村創新平臺,6是指在中關村示范區先行先試六項具體的政策,包括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的改革試點;股權獎勵的個人所得稅試點;股權激勵審批的實施細則;科研經費項目改革試點;探索建立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完善高新技術認定試點。

  在中關村發展的歷史上,黨中央國務院曾先后5次對其做出明確決策和戰略規劃。分別是1988年5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縣;1999年6月,國務院批復要求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 2005年8月國務院做出決策要求做強中關村科技園區,同時出臺8條支持政策; 2009年3月份國務院批復支持中關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011年1月份,國務院對中關村10年中長期的規劃做出了明確的提出并寫入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蔣海軍說,有了國家的政策,中關村管委會也就明確了自身的定位和責任,那就是“調研、規劃、協調、督辦、服務” 。楊建華介紹到,目前中關村管委會“日常在做的就是在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上下功夫,包括我們很多政策出臺也是圍繞政策在架構”,他明確表示,中關村管委會不會“簡單的去支持某一個點,支持某一個人”。

  引人才:中關村示范區展示中心將全面對外開放

  楊建軍說,中關村要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至少需要具備三個方面的條件:第一,要有大量的高端創新要素在中關村高度集聚;第二中關村始終堅持輻射帶動基本職能發揮好戰略新興產業資源的同時輻射帶動周邊甚至全國的產業發展;第三要有大量的國際化的要素,在中關村高度積聚。其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

 

  據楊建軍介紹,規劃中的中關村示范展示中心將全面對外開放,目前中關村仍在對展示的內容進行完善和調整,適當的時候向公眾開放,“接待的團隊將來自世界各地”。

  同時,中關村將繼續投入資金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科技人才加大補貼支持力度,楊建軍表示,“每年統籌100億的盤子不會變,但是有可能會在支持方面上會做出一些微調,或者說根據產業發展的階段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特點來進行的微調”。

  隨著巨額資金的投入,中關村的產出也相當給力,據了解,中關村對GDP的貢獻率上半年實現了25%的增長,對北京市“大概有7%、8%的貢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