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由空政文工團創作的中國音樂劇《二泉吟》在北京海淀劇院隆重上演,這也是海淀區文化委員會舉辦的“中關村金秋演出季”的第36臺71場次精品演出。
阿莉(王莉飾)在茶樓替養父阿泉唱歌。
記者注意到,臺下觀眾中有兩鬢斑白的長者,有意氣風發的青年,也有稚氣未脫的小學生,一臺悲情、婉約的中國音樂劇緣何能夠吸引老中青三代人?《二泉吟》的女主角王莉的一席話也許可以作為回答,“《二泉吟》是空政文工團打造的一檔精品中國音樂劇,以二胡演奏家阿炳的傳奇故事為基礎,通過現代的表演形式再創作,可以說既有底蘊,又非常時尚,這一點契合了中關村的精神內質。”
的確,中關村金秋演出季始終強烈的傳遞著經典時尚的氣息,從題材上,本次展演中既有反映革命歷史題材的劇目《紅色娘子軍》、《延安記憶》等,也有重現中關村創業史的話劇《北京有個中關村》,更有唱響時代主旋律、突出高端藝術水準的《天鵝湖》、《二泉吟》以及多場名家坐鎮的交響音樂會等。
從9月底在中國科學院的第一場演出開始,中關村金秋演出季綿延至年底,共有80多場高端優秀演出匯集。其中涉及近42個項目、35個演出單位,到目前為止演出唱唱爆滿、群眾交口稱贊。海淀區文化委員會主任陳靜用四個關鍵詞來概括演出季成功的秘訣――“政府主導、企業贊助、市場需求、高端院團”。
其一,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政府積極主導。即從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努力把最好的文化獻給人民,并堅持文化惠民的原則,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黨的繁榮文化市場的政策是保證中關村金秋演出季“叫好”的根本保證。
其二,是市場化運作,名家名團演出。本次中關村金秋演出季采用了公益加市場運作的方式,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一大批品質高端、種類多樣的文化演出為海淀觀眾奉上一道道精神大餐,而有效的市場化運作保證了演出場場爆滿,這是展演“叫座”的重要支柱。
“叫好又叫座”的中關村金秋演出季已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很多文化“票友”走進劇場看演出,更令人振奮的是,之前很少看演出的人也開始接觸高雅藝術。陳靜表示,中關村金秋演出季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培養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提升海淀的文化市場品味,從而達到繁榮海淀文化市場的目的。目前來看,中關村金秋演出季高頻率、高水準、低票價的特點,已經逐漸培養起了一大批忠實觀眾。
“藝術精品金秋一聚,文化火炬點亮人心”,2012年中關村金秋演出季的成功為海淀區打開了一道繁榮文化市場的“大門”,正聲雅音、三月繞梁,我們堅信,經過精心的市場培育,海淀文化一定能匯聚更多的涓涓細流,不斷滋潤人民群眾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