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將在今年內開展公共自行車業務,首批將完成市級下達的5000輛任務,以上地和中關村大街區域為重點,開設100多個站點,這也意味著城六區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最后一環將在今年打通。
目前,本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已遍布11區,其中城六區內唯獨海淀區沒有開通。昨天下午,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北京市2016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的決議》提出,將新增公共自行車1萬輛,海淀區政府位列主責單位之中。
“上地將是海淀區公共自行車首先投放的試點地區。”海淀區相關負責人昨天向記者表示,目前上地地區聚集了百度、聯想等眾多科技單位,大批白領從地鐵13號線下車后,向西到軟件園一期、二期的這段路擁堵嚴重,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突出,因此將作為海淀區公共自行車最先試點的區域,預計將投放1000輛自行車。
在上地試點摸索出一定經驗后,公共自行車將進一步向南延伸,在中關村大街核心區域、清華西門到白石橋一段增設租賃點。該負責人說,這兩個區域既是海淀區中心城區功能定位的重點發展區,又是科技文化聚集地區,潮汐現象嚴重,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明顯。“根據已有經驗,自行車租賃站點的設置將主要跟隨地鐵線路,以增強現有地鐵、公交線路運力和接駁功能。”
此外,海淀區還在探索研究閑置自行車的再利用問題。目前已支持清華、北大等高校收集畢業生閑置自行車,通過統一整理后實現再利用,供學生在校內使用。“而對于社區內的閑置自行車,有關部門也正在摸查統計,摸清數量后將有望推廣共享使用,并對接公共自行車租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