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2年北京市將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推動首都經濟走上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軌道。
在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方面,北京市將加大中關村示范區“1+6”政策及相關配套措施落實力度,集聚整合創新要素,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同時,將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特色產業園區,推進未來科技城建設步伐,推動海淀北部科技新區加快發展,促進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環境提升。
在去年9月份,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科技北京發展建設規劃》(簡稱《“十二五”科技北京規劃》)中,也提出將全力推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并就中關村示范區建設,分八大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北京市科委是該規劃的牽頭單位。
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就北京市下一步如何推進中關村示范區建設,如何在示范區建設中加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等問題,專門采訪了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朱世龍。
《中國科學報》:在《“十二五”科技北京規劃》中,全力推進中關村示范區建設被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下一步,北京市將重點落實哪些方面的工作?
朱世龍:中關村示范區是北京市乃至全國的創新高地,在中關村示范區內開展眾多改革探索,對全國的高科技園區建設都具有示范引領作用。作為北京市科技工作的具體主管部門,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有責任、有義務全力推進中關村示范區建設。
在這份規劃中,我們從深入推進政策機制創新和改革試點、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支持創新型企業做強做大、促進高端產業布局優化、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全面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等8個方面作了闡述。
《中國科學報》: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北京市在今后將如何推動這項工作?
朱世龍:為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十二五”科技北京規劃》提出,一要健全科技成果的發現、評價、篩選和轉化機制,二要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
具體到中關村,將積極發揮中關村發展集團的作用,搭建重大項目投融資和落地服務平臺,圍繞成果的技術成熟度和產業化前景開展科技成果的評價篩選,組建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實體,重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建設一批具有顯著帶動作用的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創新財政投入模式,通過國有資本有序進退繼續促進國有資本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股權投資與股權激勵相結合。
而在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方面,將以促進增加技術市場額為核心,構建和推進技術交易促進機構、技術轉移促進機構、技術轉移人才培訓基地、交易服務機構為一體的體系建設。
《中國科學報》: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是未來北京市建設的兩個重要核心創新區。對于這兩個區域,北京市有什么樣的規劃設想?
朱世龍:中關村科學城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的核心,未來幾年內,北京市將充分依托中關村科學城內的創新資源,通過存量資源挖潛置換、體制機制創新和城市規劃管理創新,充分激活高校院所、中央企業、高科技企業、社會組織、地方政府的創新活力,推動協同創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創制一批重要的國際技術標準,建設一批高校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央企創新產業園,加快集聚一批企業總部及研發機構,力爭把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未來科技城將建設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準、引領我國應用科技發展方向、代表我國相關產業應用研究技術最高水平的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在未來幾年內,北京市將依托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建設一流科研人才的集聚地,探索國際通行的科研開發與創業機制,打造大型企業集團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基地。
《中國科學報》:中關村是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高地,并將在未來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在產業布局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舉措?
朱世龍:中關村下一步主要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發展高端產業。為促進高端產業布局優化,規劃對此作出了具體部署。
一是要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跨越發展。北京市將按照“北優南拓、產業集聚、功能聚合、土地集約”的原則,根據發展需求適當調整示范區空間規模和規劃布局,完善一區多園、各具特色的產業布局,重點建設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形成分工明確、布局合理、協同發展的格局,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中國科學報》:人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北京市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區,今后北京市將如何進一步發揮科技人才在中關村示范區建設中的作用?
朱世龍:為發揮科技人才作用,吸引聚集全球的創新人才,北京市提出了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
今后,要進一步深化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首先是要大力聚集拔尖領軍人才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此,北京市將深入落實“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加快引進站在國際科技與產業發展前沿的海歸人才,優先支持高層次人才領銜科技重大專項。實施領軍企業家培訓工程,培養懂技術、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
依托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以及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建設,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學科帶頭人,培育一批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等方面的后備人才。突出企業人才培訓的主體作用,強化崗位技能培訓,培養擴充高技能人才群體。
其次,要進一步完善人才體制機制和優化人才服務體系。北京將建立和完善以高端人才為核心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支持領軍人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鼓勵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建立人才在企業、高校院所之間的雙向流動機制,支持優秀人才進入產業技術聯盟等新型產業組織。
完善創業扶持、戶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統一規劃集中建設一批面向創新創業人才的公共租賃住房。加強中關村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優化人才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