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科技園張文寧:用心深耕多媒體產業沃土

日期:2012-03-19  來源: 中關村
[字體: ]

 記者第一次約訪張文寧,未能如愿。她正穿梭于大大小小的會議,忙著為園區企業作對接。

  第二天下午,終于見到了張文寧。她隨和爽朗,儀態大方,信心滿滿。這種自信來源于她習慣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待園區和企業。科學的規劃+優良的服務,讓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中國自主創新科技企業獎”、“2010中國最具品牌價值傳媒文化產業園區”、“中國自主創新園區創意獎”等多個獎項。而張文寧,正是這家科技園區的掌舵人。

  謀局多媒體產業園

  張文寧主管的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如今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被寄予厚望的一顆新星。這家國家級多媒體科技園區,涵蓋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支付、動漫游戲、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廣告會展等領域,在創建、打造品牌的道路上,勢頭強勁,后來在國家政策扶持、中關村產業創新等大的環境下,抓住機遇,脫穎而出。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的優勢在于它的快人一步。早在2007年,多媒體產業剛剛在中國初具苗頭,張文寧就認準這一產業,帶領一隊人馬到四季青這片土地上精耕細作。當時的四季青還沒有一家中關村創建的科技園區。一切都要從頭做起。

  最初對園區產業的定位,張文寧也是經過了多番思考。

  “當時全球已經有60多個國家有多媒體產業組織,國外發展比較好的區域大多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他們對多媒體產業定義廣泛,并已有了非常好的產業基礎。”但在當時的中國,這一產業的金礦正亟待挖掘。

  在張文寧的夢想藍圖中,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要以多媒體產業為平臺,面向多媒體硬件展示、專攻多媒體內容的企業以及多媒體平臺運營類企業,成為一個包容、開放的服務提供者。

  中關村作為時代的引領者,必然具備顛覆性力量。這股力量不僅表現在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上。幾年前,在昆玉河畔,胸懷中關村的創新精神,張文寧的團隊對園區多媒體這一新興產業開始了系統的規劃和布局。她認為,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一定要和創新的技術、順應時代的傳播工具相匹配。

  而如今,文化+科技的融合,早已成為眾多創意產業園區的創建模板。

  “由于國內沒有可借鑒的經驗,況且園區是從無到有,當時的創業難度可想而知。”張文寧花了幾年的時間去挑選企業。

  她考慮問題縝密,熟知資本運作。憑借以往做孵化器的經驗,張文寧找到北京多媒體行業協會和中關村管委會,借助他們的資源來尋找和發掘有潛力的企業,邀請它們到園區入駐。

  “最開始,我們就想到單一產業結構的企業聚集會造成同質化競爭。為避免這一現象,我們做了一個規劃,羅列出哪些企業能進,哪些不能進。有所取舍,才能有產業鏈的良性互動。”

  “當時,海淀園傅首清主任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和幫助,所以才有了95公頃的產業園區。”2009年,園區被正式認定為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上升到國家級別的科技園區。遵循“高技術化、跨媒體化、融合化、原創化、國際化”的發展原則,以數字內容為核心,以跨媒體文化產品的制作、傳播、展示與交易為主線,張文寧的目標是將多媒體產業園打造成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跨媒體專業園區。

  2011年,園區上繳稅收達2億元,營收也已超越了百億元。
 Stay hungry,stay foolish,喬布斯的名言對很多人受用,對張文寧亦如此。她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EMBA,并先后在長江商學院、美國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等學院深造、進修。

  沒做這個產業之前,她有自己的一些喜好,進入這個行業后,喜好變成了必須。“你必須經常學習,與世界級的、頂尖的科學家和從業人士去交流溝通。尤其是在多媒體領域,技術更新得太快,整個世界都在變化,沒有成形的東西可借鑒,只能自己去揣摩、去把握。”

  傳承中關村精神

  近幾年來,以多媒體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迅速成為市場的熱點。因其較大的聯動性,為周邊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這讓張文寧樂不可支。“雖然近成立4年多,但園區的區域影響力還是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原計劃聚集200家企業,現在已經有800多家入駐園區;原計劃打造百億級產業園,這一目標也早早地實現了。”甚至吸引一些外地企業慕名而來。“他們信任我們的團隊。因為他發現很多東西我們可能研究得比他們更深入,能給他們很多驚喜,幫助企業進步。”

  “十二五”期間,國家提出要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各地都在積極發展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在重點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制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的基礎上,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逐步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如今,多媒體產業園內大企業帶動小企業,通過良性的互動,完善了生態產業鏈。“昆玉河邊,山美水美,又守著中關村,有企業創意的環境,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已經構成了一個良好的產業環境。”

  “一個好的文化園區要有靈魂的東西在里面。評判園區好壞的標準,并不是出了多少專利,出了多少全球500強企業。而是看它是否融合了更多的技術、更好地將文化傳播出去。對區域老百姓好,對政府好,對區域內的企業好,這個園區才叫成功。”

  一直以來,多媒體產業園針對大企業強強對接,將有好品牌的企業培養成為支柱產業,央廣江通(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成長就是見證。而針對小企業,要根據它的產業方向,為企業調整好定位。針對初創企業,園區為其邀請人才加入企業團隊,勸創始人少持一些股份,讓更多的人才進來,讓公司的管理更符合現代企業的要求。

  如今,園區已經有多家企業股改完畢,升級為種子企業,準備一兩年內上市。一些園區企業,華拓信通、凌云光子、每日視界、派得偉業、呈創科技、凌瑞智同、掌闊移動傳媒等,如今都已成為多媒體領域的卓越代表。

  “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它的一把手在遇到困難時,都無路可退,只能向前沖。為創業,有些企業家把房子、車子都賣了。如果企業的發展前景好,園區就得堅定不移地去支持它。一些制度的條條框框,可能會告訴你不可以這么做。但是,一旦站在園區的高度,就要把眼光放長遠,把方法變靈活,去支持有潛力的企業,幫助它們渡過難關。”

  通過多媒體產業園的扶持,企業由被拋棄到炙手可熱,這樣的案例不止一個。

  在張文寧看來,即使是一家初創的企業,也要很嚴謹很認真地去對待它。用心地去交流,去釋疑解惑,真正解決困擾企業的一些問題,這是園區團隊的追求,也是中關村精神的傳承所在。

  在創意的時代,園區更需要發揮中關村的創新精神,讓科技與文化結合,才能誕生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東西。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