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1+6”制度創新為中關村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日期:2012-03-18  來源:BTV在線
[字體: ]

    高昂的創新精神、活躍的資本、優質的企業家資源……這些都是中關村高速發展的動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制度、政策設計的保證。2010年底,國務院同意支持中關村實施“1+6” 先行先試新政策。其中“1”是搭建中關村創新平臺,“6”是在中央單位股權激勵審批方案、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實施6項新政策。這讓中關村得以在更好的制度平臺上實現跨越。

       畫面中這位老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毛二可,他在自己17歲的時候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地方高校培養的雷達專業人才。在77歲的時候,他又成為了中關村“1+6”先行先試政策中“股權激勵試點方案”的第一位受益人。

       毛院士的主人翁感覺,來自中關村“1+6”先行先試政策中的股權激勵政策。2009年國務院批復北京市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毛院士也帶領北京理工大學雷達所的教師們創辦了學科性公司理工雷科,將雷達所研究出的科研成果產品化。2年來,理工雷科銷售收入8000萬。

       按照“1+6”先行先試政策中的股權激勵政策。理工雷科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其中北京理工大學占公司30%的股權,毛二可為首的技術、管理團隊持股52%,其他戰略投資者持股18%。同時,將注冊資本的30%也就是600萬作為技術股獎勵。北京理工大學、理工雷科技術團隊、雷達技術研究所和課題組按照3:3:1:3的方式進行二次分配。股權激勵政策在政策、法律層面為中央高校體制創新提供保障。

       股權激勵政策激活了產學研和教師的活力。2年來北理工雷科所重大科研項目數量增長100%,知識創新和SCI論文數量年增長40%。

       中關村創新平臺下設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審批聯席會議辦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組、人才工作組、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和應用推廣工作組、政策先行先試工作組、規劃建設工作組、中關村科學城工作組、現代服務業工作組8個辦事機構。3年來,中央部委牽頭的12項支持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政策文件和北京市的20余項配套實施文件都出自這個平臺。創新平臺還推動建立了部市會商機制、聯合開展中關村現代服務業試點和統籌資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從政策層面理順關系,為中關村企業發展創立良好的外部環境。

       數據連接:

       2011年,中關村新增上市公司26家,上市公司總數目前已達到207家,IPO融資總額近1900億元。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超過19278億元億元,同比增長20.9%。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24%,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9.1%。作為戰略型新興產業策源地,中關村支持北京市單位承接重大專項約占全國50%。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890億元,約占全國的40%。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