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年半的時間里,海淀圖書城500米范圍以內連續出現了三家在創業者和投資圈中極有口碑的咖啡館,它們分別是車庫咖啡、3W咖啡和貝塔咖啡。由于主動或被動地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提供了對接平臺,這三家不同定位的咖啡館成了早期投資人的聚集地,無意中成為中關村創業者成長生態中重要的一環,近來更是備受政府關注……
車庫咖啡
公認的民間孵化器典范
中關村海淀圖書城步行街內鑫鼎賓館的二層,著名的車庫咖啡低調地隱藏在這里。與普通的咖啡館相比,800平方米的車庫咖啡裝修風格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車庫里沒有情侶卿卿我我,也沒有談生意的老板們高談闊論,有的只是身著樸素的創業者抱著筆記本低頭忙碌,或三兩成群竊竊私語。
車庫咖啡成立于2011年4月,創始人蘇菂在三十而立的年紀里,放棄了納斯達克(微博)上市公司藍汛投資總監的工作,踏上了孤獨創業之路。蘇菂告訴記者,當初之所以選擇把咖啡店開在中關村,就是因為這里是北京創業者最集中的地方。
盡管現在的車庫已經成為創業者和投資圈公認的民間孵化器典范,但實際上車庫剛開業的一兩個月實在是門可羅雀。直到常駐這里的第一個創業團隊被58同城的早期投資人林欣禾相中,車庫咖啡的名氣才逐漸大了起來。據蘇菂統計,一年多時間到車庫咖啡來的投資人已有100多位,到訪的創業者更是上萬。現在除了創業團隊常駐于此外,很多專注于早期的投資人也慕名而來,甚至有機構派人在此常駐,每周二是險峰華興,每周四是創業夢工場,跟創業者聊天,挑選好項目,車庫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創業與投資對接平臺。
在車庫咖啡,記者遇到了一位常駐這里的創業者樂天(化名),半年來樂天幾乎每天都會光顧車庫咖啡。通過蘇菂的介紹,樂天在不久前認識了另一位創業者小虎,兩人聊得非常投緣,成了好友。在接觸過程中,樂天了解到小虎開發了一款社交游戲,正在尋找投資,于是將自己熟識的投資人引薦給了小虎。“就是在這里,兩人見面聊了不到兩小時就敲定了合作。”樂天指了指記者身旁的一張桌子,“這是個很成功的團隊,直到現在仍然運作得很好,投資能否成功這事跟談戀愛一樣,的確要看緣分。”樂天也為自己成功地做了一次“媒婆”頗為自豪。據蘇菂介紹,在車庫最短落實的一筆投資僅用了20分鐘,有的見面到決定僅用了一天的工夫,也有接洽一個星期談成的,是否能成都靠眼緣,之前提到的20分鐘談成的那個項目在資金投入后不久團隊就散伙了,這就是一個例證。早期的投資就是需要時間來驗證。
據了解,以往的投資模式里大部分項目通過朋友介紹的較多,然后投資人看過計劃書后約見創業者,蘇菂希望這種模式更加扁平化,投資人和創業者的距離更近。早期天使投資人發現項目更多地是需要游走一些企業,現在對于他們而言也多了一個渠道,創投之間能多一些交流。目前在車庫已經有十五六家項目談成,投資額都介于200萬-300萬元,基本都是互聯網相關的行業。
不過盡管如此,蘇菂強調對于創業者而言,資金只是資源的一小部分。雖然10名天使投資人股東中也有人在車庫找到項目,但車庫本身并不投資,現在就專注于做創業者平臺建設。
“其實獲得投資的創業者在整個創業體系里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投資對創業者確實是有必要的,但在一定階段才有需要,很多早前階段都是互補資源,把資源打通才是最大的價值。車庫平臺更多地是希望吸納創業者過來,投資只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跟市場一樣,這個事不是刻意撮合的,其實這個過程中投資不重要,企業更好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企業有資金也沒發展,沒資金也可以發展得很好。”蘇菂說道,他指出很多到車庫的創業企業其實并不缺錢,車庫只是幫助創業者成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彼此熟悉,共享一些資源。
正是為了多為創業者提供交流機會,車庫咖啡經常會主辦一些活動,全部是垂直于創投,每次活動舉辦車庫咖啡都會爆滿。最近車庫咖啡網站上推出的產品墻能隨機展現200-300個產品,利用車庫的影響力,幫助創業團隊來宣傳產品。此外,創業團隊只需花費1200元就可以享受到上萬元的打包服務,讓創業團隊降低門檻,以更低成本運作。
“在車庫主要是一個交流的氛圍,如果希望跟大家碰撞、需要互相學習這是最好的地方,中國沒有第二個地方,在這里每天都能交到朋友,現在與我經常交往的有幾十人,認識的有幾百人了。”樂天評價道,正在創業的他并不缺資金,更熱衷于與人交流,現在已經很熱心地幫助很多團隊組合資源。“我在微博上曾寫過一句話:‘我的理想是幫助你們成就你們的理想’,雖然蘇菂沒這么說過,但他一直是這么做的。”樂天對蘇菂的做法評價很高。
在海淀圖書城周邊的咖啡館中,車庫咖啡是最受政府關注的。
去年,中關村管委會剛剛為車庫頒發了一個牌匾,并給初創企業提供注冊綠色通道,車庫咖啡也就此被納入孵化體系。
此外,今年年初,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剛剛到訪過一次,北京市市長郭金龍來過兩次。證監會其他部門的調研也都比較多。
“當時郭主席到訪時有專人做報告,另外三家企業匯報一線情況,有上海來的一個朋友做股評社區,正好碰上郭主席到訪,介紹了一下產品,其他就是常駐團隊介紹產品。”蘇菂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蘇菂認為,證監會更關注早期創業環境方面的問題,政府開始從整個生態環境調整著手,目前各地鼓勵創業的各種政策例如銀行開戶問題、注冊問題等都在逐漸落實。
“目前咖啡館逐漸形成氣候,民間孵化器和創業服務業興起是一種跡象,國內目前算起步階段,從創業服務的角度看,大環境在變好,現在正是迸發的時候。”
3W咖啡
投資人告別一周飛兩萬公里的日子
在距離海淀圖書城不遠處的新浪大樓向南300米,記者找到了3W咖啡。與車庫的感覺不同,3W兩層樓的店面約180平方米,白色成為店內的主基調,店里播放著輕音樂,安逸中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3W的三名創始人全部是“80后”,其中發起人許單單生于1982年,另外兩名創始人馬德龍和鮑春華則生于1984年。據鮑春華介紹,三個人都有著豐富的互聯網行業工作經驗,其中發起人許單單從騰訊離開后,還曾在華夏基金擔任過互聯網行業投資分析師。
“把咖啡館開在中關村就是出于很天然的考慮,這旁邊就是新浪、騰訊、優酷等,我們股東方三文的公司也在附近,大家交流起來都很方便。”鮑春華說道。
在三家咖啡館中,3W咖啡的開業時間是最短的,但就是這個年輕的“鐵三角”在僅僅開業半年的時間里,已吸引了接近200位股東,主辦了137場沙龍,推介了170個創業項目,并與真格基金、北極光、戈壁、同創偉業、險峰華興等20多個投資機構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系。
3W獨特的股東資源尤其豐富,也天然構成了一個高質量的平臺。2010年底微博剛開始興起時,3W的三名創始人就提出了想建一家互聯網人自己的咖啡館的想法,沒想到此話一出得到很多大佬的主動回應。“最開始時我們只是想做一個咖啡館,但等到資金募集結束后,才發現有這么多股東大佬,后面的事情很多是順理成章地被需求推動。”鮑春華說道。“只要有人在,一切自然來”是3W的理念,鮑春華的解釋似乎印證了這句話的意義。
據統計,目前3W咖啡的股東主要為四類人,上市公司高管、VC合伙人、知名創業者和資深媒體人。其中,被稱為“華南投資四大家族”中的三個人是3W的股東。股東的影響力也直接帶來線下的資源聚合。
與車庫的模式不同,3W希望一方面建立一個高質量的創業投資交流平臺,另一方面建立行業深度知識分享與資源對接平臺,運營一個高質量的互聯網圈子。對不同的需求,3W也進行了細分,無論是投資人、創業者、業內專家還是普通人都在這里被接納,并能得到不同的針對性服務,例如3W推出的“投資人下午茶”每次都會推薦一些項目與投資人約見,也得到較高的認可度。某VC公司投資經理王京對記者說道:“車庫更像一個江湖,3W對項目則是經過篩選,并且有組織,更像是一個比較純粹的項目平臺。”
以前為了尋找項目,投資人之前很可能一個星期要飛2萬公里,同創偉業的投資經理曹曦就曾表示尋找項目的過程很辛苦,可是接觸的項目還是有限,但是現在有了這樣一個平臺大量的項目就會主動出現,大大節省了投資人的時間和精力。“許多知名的投資人去創業者很多的地方待到半夜12點都走不了,被很多瘋狂的早期創業者圍住,但許多項目完全沒有到能夠約見投資人的階段。現在我們對一些項目先進行篩選,再推薦給投資人,這樣效率會更高。”鮑春華介紹道。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也因此評價3W推薦的項目優質、靠譜。
在3W的計劃中,未來可能會成立一個投資決策委員會,希望在投資方面做一些更深度的挖掘。“我們的大佬中有很多人想做天使投資,但過于忙碌沒有時間看項目,而3W就是一個很好的中介平臺,我們找來項目他參與進來,一個月可能只需要花半天的時間開會就可以了。”鮑春華說道。
此外,鮑春華還提到,對于創業者而言,創業者需要的東西其實非常多,不僅是需要找錢,首先最嚴峻的就是團隊需要人才,互聯網創業技術是很重要的,但很多創業團隊甚至連CTO(首席技術官)都沒有,3W為他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平臺。此外,舉辦的各種沙龍和提供的資源也有助于幫助創業者彌補各項不足。
3W目前已有一個OTO(一種電子商務模式)項目和社交類項目拿到投資,投資人分別是著名天使投資人王嘯和一家VC機構,拿到的投資都是200萬元左右。
現在各地的官方機構也在與3W積極接洽,其中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紅前段時間視察時強調創新很重要,但創新來源于行業的交流和碰撞,認為3W是未來的希望,很認可深度交流產生的價值。
貝塔咖啡
被環境和市場賦予的創投概念
與車庫和3W完全不同,貝塔咖啡從來沒有將創業投資作為發展定位。創投對接的概念更多是中關村的環境和市場所賦予。
作為IT圈內人,支付寶設計師白鴉有著眾多圈內好友,大家習慣周末就跑到他家里喝酒,可打掃衛生實在是太麻煩了。幾番商議之下,白鴉決定要在杭州開一個咖啡館,作為大家的公共客廳。由于白鴉從阿里巴巴(微博)出來,2009年春節期間成立的貝塔咖啡也被稱做第一家互聯網人辦的咖啡館。
對于咖啡館的創建資金,白鴉選擇募資,采用股份制,1萬元/股,總共100股。當白鴉及其幾位創始人將信息發送出去后,很快收到了各方的回應,幾天就募齊了資金,甚至還有很多人想要參與,但已經沒有股份余額了。據了解,當時的貝塔咖啡共有28位股東,從事著15種不同職業,都是各大互聯網、電訊公司的高管,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9個不同城市。
在貝塔咖啡的總部杭州,流傳這樣一句話:“在杭州的互聯網從業人員,你不來貝塔,你就會覺得有損失。”杭州店成立以后,貝塔咖啡受到強烈關注,由于互聯網圈子的特殊性,貝塔咖啡成就了很多人的事業。“客戶賦予了貝塔咖啡更多的榮譽和功能,在這樣的背景下,去互聯網環境更好的北京開分店的想法便應運而生。”貝塔咖啡北京店的經理趙可恩介紹道。
由于貝塔咖啡出身就是互聯網,也為了股東之間溝通更為容易,貝塔咖啡北京店就選址在互聯網最為密集的中關村。2011年2月26日,白鴉成功地將貝塔咖啡復制到了北京。北京貝塔的選址可謂精準,樓上是李開復(微博)的創新工場,優酷、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也相隔不遠……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遠點,貝塔咖啡北京店所在的中關村科技園西區,方圓200多平方公里都是高科技企業,絕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硅谷。
與車庫咖啡和3W咖啡的感覺不同,貝塔咖啡的環境更顯得私密和幽雅,目前負責貝塔咖啡北京店運營的是趙可恩,今年44歲,言談間流露出濃烈的文化氣質。210平方米的面積內由布簾分隔成不同的小間,保證了談話的私密性。
據趙可恩介紹,北京的貝塔咖啡剛開業時,有個年輕人一大早跑到這里,咖啡館還沒開門就舉著一個寫著“天使”的牌子坐在門口。雖然沒有遇到投資人,但是他的執著感動了趙可恩。最終,趙可恩把這個年輕人介紹給了一位常來咖啡館的資深創業者。雖然沒有人知道后來如何,但實際上貝塔咖啡的確成了風投經常出沒的地方。
“現在創業者、投資人也來這里,這是源于不同的需求,車庫是一個大的平臺,可以見到很多投資人,但如果有些創業者和投資人需要小范圍的內部溝通,他們也會來。”趙可恩說道。在趙可恩看來,創業投資的話題現在非常熱,也得到政府的一些重視,但貝塔咖啡只是一個平臺,雖然有這種功能,但不是以創業投資為主項,這也不是貝塔咖啡的定位,現實是市場賦予了貝塔咖啡創投的概念。現在的貝塔咖啡也定期舉辦論壇、沙龍、投資見面會、攝影分享會,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從開業到現在總會有一兩個創業團隊來泡一兩個月,然后離開,據趙可恩介紹,最長的一個團隊在貝塔咖啡堅持了兩個月。
“我們本身并沒有提供創業者和投資人對接的服務,因為這不是我們的定位。如果我們這樣做,會把這個市場更稀釋,其結果就是會首先考驗誰更專業,也會分散投資人和創業者的精力,因此我們雖然有這個功能,但不準備把這個方向做得太深。”趙可恩解釋道,“大家做白菜為什么都得做醋溜百菜,我可以燉白菜、煮白菜、熬白菜……只不過醋溜白菜可能是大家目前最關心的。”
不過,有投資圈內人士告訴記者,最近一兩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一批批互聯網精英人士紛紛選擇離職創業,互聯網圈出身的投資人也越來越多。對于一個投資經理而言,一天能看3到4個項目就已經算高效率,但在貝塔咖啡,他一天能見8到10個項目負責人,貝塔咖啡無意中已成為創業者成長生態中重要的一環。
目前3W咖啡的股東主要為四類人,上市公司高管、VC合伙人、知名創業者和資深媒體人。
在貝塔咖啡,一個投資經理一天能見到8-10個項目負責人。
一年來到車庫咖啡的投資人已有100多位,到訪的創業者達到上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