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創業板上市公司――捷成股份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主辦公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一派世外桃源般的景色。讓人心中不禁浮起對捷成人幽雅工作環境的艷羨。
記者通過實地采訪了解到,捷成股份工作環境得以改善與上市之舉密切相關。不過,上市融資卻一度被公司高管團隊所忽視。
公司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宋建云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上市之初,我們沒有資金建設完整的研發測試展示平臺,很多系統聯調都需要借助用戶的實際環境,但電視臺能夠用于測試的時間極為有限,只是凌晨的檢修時間,給我們的研發和產品展示都帶來極大的制約。”另外,由于受制于資金不足,公司當時也缺乏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產品推廣難度顯著增加。但即便如此,宋建云說,在某種意義上說,捷成股份上市甚至算不上公司的“主動選擇”。
可想而知,作為一家致力于中國音視頻領域數字技術的科技型公司,連研發測試展示平臺都不具備,就更談不上改善工作環境了。
上市之變
今年上半年,捷成股份實現凈利潤5444.3萬元,同比增長31.4%。與此同時,公司使用超募資金9085.8萬元進行了4次并購,共先后收購了冠華榮信28.96%的股權,華晨影視51%的股權,極地信息51%的股權,以及天盛匯杰51%的股權。其中冠華榮信為國內領先的廣播電視系統集成商,擁有較全的產品線及遍布全國的營銷網點,有利于完善公司的音視頻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加速公司的優勢市場由華北向全國拓展;華晨影視的舞臺LED燈具擁有良好的節能技術和散熱技術,市場前景較好,有利于延伸公司的產品線;極地信息的內部網絡控制技術是其產品競爭力的核心,有利于公司強化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天盛匯杰的3G視頻、音頻直播系統的技術對公司的技術是很好的補充。
截至目前,這4家公司已合計為公司貢獻了222萬元凈利潤。
“通過上市,我們不僅解決了研發測試展示平臺、改善了工作環境,還大大增強了對各類高級人才的吸引力,這有利于實現公司的人才匯聚計劃。由于融資充足,公司在拓寬產業鏈方面更加便利”,宋建云興奮地向記者介紹。
如今,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期,“十二五”規劃已將文化創意產業定位為支柱型產業,各地方政府愿意將資金投入到文化、影視中心的建設中,而不是用來發展其他傳統產業,這都為音視頻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環境。
根據廣電總局的規劃,我國將于2015年停播模擬信號;到2015年底,我國將具備制播10個3D頻道,1000個高清頻道的能力。而目前國內開播的高清頻道不到20個,3D頻道僅有1個,與規劃還有很大差距。未來3至5年,整個廣電系統將進入數字化改造的高峰,相關業務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在廣電行業數字化、高清化以及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在競爭中共同發展,音視頻制作與播控系統需求旺盛。
捷成股份置身的音視頻數字技術領域即將迎來絕佳的發展機遇,而最終能夠趕上和抓住機遇,創業板市場的開辦可謂功不可沒。
捷成股份背后的中關村(6.12,0.02,0.33%)
這家于2011年2月22日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的公司,至今也稱不上鎂光燈下的“明星企業”。
與上市后的低調相一致,宋建云向記者介紹,“2009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管委會為發掘、培育上市企業資源,主動與證券交易所、協會、券商和專業服務機構建立聯合工作機制,搞了一個‘風投面對面’的活動。當時來公司調研的專家聽了我們的匯報,鼓勵我們在中小板上市,那時我們才真正認識到上市的意義。后來創業板推出,幸運地登陸了這個新的市場。”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捷成股份的上市甚至算不上公司的主動選擇”,宋建云又向記者補充道,“中關村開展了多期培訓,組織擬上市企業改制專項輔導,幫助我們提高了資本意識。”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凡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的企業均可享受改制上市的資助政策;不僅如此,中關村管委會還對創業投資機構實施風險補貼政策。這不但減少企業的上市成本,更堅定了那些如捷成股份一般,對資本市場感到陌生的企業上市融資的信心。
“事實上,我們上市以后,中關村管委會也沒有放松支持力度,經常與我們聯系,聽取我們的想法和建議,幫助我們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人才、市場、用地、并購重組、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的相關問題。”宋建云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