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信息技術領域的璀璨星光,硅谷的生物醫藥產業似乎不那么為人關注。實際上,生物醫藥產業也是硅谷的核心支柱產業。加利福尼亞州生物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占美國生物技術產業從業人員的一半以上,銷售收入占美國生物產業的57%,研發投入占59%,銷售額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長,其主要貢獻來自硅谷和圣迭戈兩大生物產業中心。世界著名的生物醫藥公司基因泰克就坐落在硅谷。2009年3月,羅氏制藥以480億美元收購了基因泰克44%的股份,這只是全球醫藥巨頭重新整合的一個序幕,而背后有著深刻的產業發展規律。
19世紀時,歐美主要使用的是草藥,20世紀的主要進展是化學藥品的廣泛應用。目前世界主要的醫藥巨頭,無論是美國的輝瑞還是歐洲的羅氏,其收入來源都主要是少數幾個化學藥的專利。但是化學藥是小分子,作用于全身各處,穿過細胞表面到達各個細胞內部,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往往有很大的副作用,各醫藥公司經常要面臨高額的法律訴訟賠償要求。相比之下,生物藥是在生物科學大量突破的基礎上的必然趨勢,相比化學藥品來說是“靈巧炸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審核通過的藥品中,生物藥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從目前來看,國際化學藥品巨頭雖然投資了相當多的生物制藥技術領域的企業,但是本身的技術儲備仍有隱患,他們仍然面臨所持有的專利到期之后,各種合法仿制藥將大大減少其盈利的威脅。因此以生物醫藥的大發展為契機,這個幾萬億美元的大市場正面臨洗牌,這也是近年來各大藥廠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頻繁進行并購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此行業背景下,硅谷的產業資源也大大集中在生命科學,尤其是生物制藥、基因技術等前沿領域。近年來,硅谷增長最快的產業除了綠色技術,就是生命科技和醫療儀器方面,每年有將近1/3的風險資本投入,同軟件、半導體等硅谷傳統優勢領域的投資不相上下。但是,生物制藥復雜度高、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對于一般的風投和創業者來說可能都承擔不起,因此產生了能夠大大分散生物制藥行業風險、降低成本的服務外包需求。
從目前來看,最有可能滿足這一需求的恰恰在中關村。中國留學生尤其是科學保健醫學領域的留學生愈來愈多,在美國從事生物醫藥相關產業的人才約有一半以上是華人,而這些人中相當高比例來自于中關村周圍的高等院校。目前,國內最有能力提供生物技術領域外包服務所需要的技術、人才的區域也恰恰是在中關村。亦莊、昌平多個生物技術中心的成立,為中關村容納這些生物技術領域的海外留學生歸國創業,形成產業集聚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條件。一批從事生物研發外包、生產外包的企業茁壯成長,并且形成了生物技術聯盟這一有生命力的產業自組織形態。除了技術外包,中關村在生物芯片、轉基因、疫苗等各個領域也逐漸出現了一批具有前景的企業,而目前在這個領域中最為活躍的就是來自硅谷的留學生創業企業。例如,已成功進軍中國軟件外包產業的朱偉人發現,在軟件外包領域,由于客戶主要是美國大公司,高管多是印度裔,使得來自印度的競爭對手更有優勢;而在生物制藥領域當中,華裔的比例更加明顯。朱偉人深信,中國的生物外包大有可為。朱偉人的這一信念也打動了吳越。2006年,吳越同陳一友等人共同創立了中美冠科,朱偉人不但自己投資,還引入了橡子園、Harbinger、WR Hambrecht等3家風投機構的支持。目前,中美冠科已經形成了模型測試和新藥開發兩大業務領域,從簡單外包向創新高端環節邁進,2010年收入1400萬美元。2011年5月,中美冠科獲得了來自沃脈德資本牽頭的第三輪融資共2880萬美元。中美冠科快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吳越這樣的跨區域創業者,朱偉人這樣的跨區域投資人、產業組織者所結成的人脈網絡的廣泛鏈接,也見證著硅谷生物醫藥產業在中關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