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電子城(600658)科技園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中關村示范區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光電顯示、計算機與網絡三大產業的重要基地。截至2012年,電子城擁有1061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3845.2億元,實繳稅費541億元,利潤總額366.5億元,在中關村“一區十六園”中,利稅第一,收入第二。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中關村電子城共占地26.1平方公里, 其中,東區以酒仙橋電子工業基地為建設基礎,西區為國際電子通信總部及研發中心的聚集地,北區為以電子通信產業研發為主、高端制造業為補充的產業發展新區,健翔地區定位于原創技術孵化、轉化和為國際科技交流與高科技商務活動提供服務,大望京定位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商務中心和總部聚集區。
目前,電子城大型企業明顯增加,總收入過億元企業157家,同比增長18.9%,其中,十億元企業31家,同比增長24.0%;百億元企業7家,同比增長75.0%。經濟總量穩步提升。電子城2008-2012年總收入、實繳稅費、利潤總額、工業總產值、出口總額逐年走高,平均增速分別達到40.1%、81.6%、50.9%、26.8%、13.6%。電子城2012年實現利潤總額366.5億元,同比翻了一番,占中關村示范區利潤總額的20.5%。其中盈利企業704家,同比增長7.3%,比2011年增長87.5%;虧損企業357家,同比減少17.2%,比2011年減少33.7%。工業及出口穩定增長。電子城2012年實現出口總額23.4億美元,同比增長22.5%,占中關村示范區出口總額的8.9%;完成工業總產值849億元, 同比增長24.2%,占中關村示范區工業總產值的13.1%。
為了實現跨越發展,電子城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并將人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一是搭平臺、促發展。針對園區“非公企業眾多、高端人才云集、多國文化交融、多種所有制企業并存”的特點,電子城工委連續舉辦了六屆“銳動金秋”政企聯誼會,先后成立了高新技術企業協會和“三新”產業聯盟,展現了政府親商、安商的新形象。
二是聚人才、育人才。為有效開發企業人才資源,更大限度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內,電子城依托功能區區域化黨建工作平臺,實施了“紅領人才”雙培計劃,嘉林藥業、陽光金力、時代凌宇等多家非公企業已建立了黨員與業務骨干的結對聯系,讓黨組織關愛人才、發現人才、成就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非公企業得到有效體現。
三是抓服務、建體系。針對園區綜合服務體系和服務環境的建設,電子城工委積極發揮自身組織優勢,整合各方資源,搭建了銀企合作、院企交流、人才服務、成果轉化等專業服務平臺,開辟行政審批綠色通道,開通園區企業班車,開展免費工商年檢,建立“三位一體”宣傳體系,推出聚焦電子城手機報。
截至2012年,電子城高新技術企業從業人員達155920人,其中15名創業者入選中央“千人計劃”、北京“海聚工程”和中關村“高聚工程”,27名優秀人才獲得“鳳凰計劃”等區級人才評比表彰,14家企業的52個崗位入選“人才特區”引進計劃;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才評比中,電子城12名企業家獲得表彰;“電子城博士后(青年英才)創新實踐基地”得到北京市、朝陽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電子城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得到新世紀(002280)百千萬人才工程和朝陽區人才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