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關村平均每16分鐘申請一項專利、每一個半小時誕生一家企業、每天誕生一個億元企業……
如今的中關村,更多“接地氣”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開始成為主流,特別是在一些新興技術領域甚至可以發現,中關村的創新與硅谷同行們 的水準已相當接近,有的甚至超過了硅谷的同行們。當這樣的創新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中關村在科技創新上也將由“跟跑者”變為“領跑者”。
最好用的固態硬盤
今天,越來越多的設備連接到網絡,設備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復雜,這些設備的數據很多都需要在云端進行處理和分析,這給數據中心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固態硬盤(SSD)是存儲領域最尖端、最熱門的技術,固態硬盤替換傳統硬盤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原生PCIe固態存儲是市場上速度最快、 最有創新性的服務器固態存儲解決方案,其技術核心在于控制器的算法和架構,這個技術的出現讓服務器應用數據處理能力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世界上可以 生產原生PCIe Flash存儲卡的企業只有區區幾家,而北京憶恒創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憶恒創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它的研發者則是兩名年輕的“80后”—殷 雪冰和路向峰。
和市場上Host-based架構的PCIe閃存卡相比,憶恒創源的產品具有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延時,同時對主機的資源消耗很小,CPU占用率 降低了50%,對內存的消耗僅為1MB,而Host-based 架構則需要占用高達10GB的內存。同時Device-based還具有更好的靈活適用性,在多個指標上達到業界的最高水平,體現了行業發展的最新技術方 向。
據殷雪冰介紹,憶恒創源不僅在于為用戶提供具有業界頂級性能的Flash存儲產品,同時在可靠性、靈活性、易用性等方面擁有獨特的算法,最大程 度上保障用戶的數據完整和安全,已經在延時平穩性、CPU占用率、隨機性能、寫放大、硬盤壽命、故障率等多個產品指標上超越國際同行。
無所不在的WiFi信號
辦公樓里的無線發射信號器離工位太遠,手機能搜索到的WiFi信號老是若隱若現?進入商場后墻壁林立,GPRS等技術也很難解決室內精準定位問題?北京神州泰岳軟 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泰岳”)研制出的“智慧線”和其背后的新型精準定位與無線通信系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智慧線”看起來就是一根普通的電 纜,但將其放在天花板上或者掛在地鐵、礦井隧道里面,不用接基站、天線、交換機等,就可以提供寬帶無線信號,而且和普通的線纜一樣可以隨意彎曲、分叉、連 接。
傳統的基站式無線信號覆蓋,以基站所在的“點”為核心,向周圍進行信號發射,進而實現“點”周圍直徑范圍內的信號覆蓋。在空曠地帶,這種信號覆蓋方式沒有太大問題,一旦進入隧道、礦井等封閉地帶或是商場樓宇后,經過層層反射和阻隔,通信質量完全無法達到要求。
神州泰岳自主研發的技術,把原本藏在基站中的無線單元、數據處理單元放在這種藍色的電纜里面,信號覆蓋更為均勻,而且可以將基站的數百米輻射范 圍縮小到幾十米就能滿足同等的通信質量,發射功率大大降低。此外,“智慧線”還能實現對資源的靈活控制。在寫字樓里,如果晚上下班后工位都空了,管理平臺 會自行判斷,把沒有用戶接入的區域自動調成休眠狀態,大大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目前,這一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已在某礦山試點。無論在國際國內,都沒有類似產品出現。
天然氣產業用電不再難
天然氣是目前全球廣泛采用的一種清潔能源,為滿足長距離輸送天然氣的需要,輸氣管道壓力一般都達到10兆帕左右,而當到達各城市門站時需要進行降壓才能進入城市管網,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的壓力能被浪費掉。
如今,一項利用天然氣管道壓力能發電的技術已走出實驗室,中關村企業北京星旋世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旋科技”)的核心專利產品“星旋式 氣動馬達”,能將這些壓力能收集起來用于發電。星旋科技創始人姚鎮表示,“如果將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管道的壓力能都利用起來發電,年發電量即可達50億度 以上,相當于1.2個小浪底水電站”。
此外,天然氣從地下被采集出來時就蘊藏著巨大的壓力能,而在采氣田以及傳輸的過程中,一方面巨大的壓力能被白白地浪費掉,另一方面氣田自身的用電需求要么是耗巨資拉電,要么使用太陽能及風能發電,而太陽能與風能存在一個不穩定因素,這給氣田的用電帶來很大的不便。
“如果使用星旋式氣動馬達利用天然氣自身的壓力進行發電來解決用電問題,由于天然氣的壓力能是穩定的,則可以提供穩定而又相當于免費的電力,一 舉多得。”姚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城市天然氣領域,與氣田類似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天然氣在輸送過程的調壓環節中存在壓力能浪費及調壓門站需要用電的問 題,用星旋式壓力能回收系統則可以順利解決。”
日益完善的創業生態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關村示范區全年僅新增企業就達6000多家,平均每1.5小時誕生一家企業;1-11月,中關村示范區企 業共申請專利30224件,同比增長28%,平均每16分鐘申請一項專利;全年新增年收入億元以上企業400多家,平均每1天就有一家億元級企業誕生……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中關村日益完善的創業生態。
北京商報記者從中關村管委會了解到,今后中關村將繼續整合創業服務資源,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建設政府引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創業服務體系,促 進大學科技園、創新型孵化器、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各類創業服務和創業投資機構聚集發展,大力培育創業服務新業態。建立全過程的創業服務支持體系,完善社 會化評價機制,加大對創業服務和創業投資機構的政策支持力度。
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還表示,今后中關村將大力聚集創業要素,培育創業投資群體,壯大天使投資人和創業導師隊伍,培育與國際接軌的創業環境。 支持創業服務機構與海外知名孵化機構開展合作,搭建國際化創業服務平臺。加強中關村創新創業文化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各類創業大賽,打造中關村創業講壇 等知名創業服務品牌,集聚和培育優秀創業團隊,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積極培育創業企業家精神,加大對創業企業、創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文化的宣傳推廣。
坐擁全國最密集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智囊資源,打造了從草根創業者到大中型企業全覆蓋的創業生態系統,又插上了全國1/3以上創業風投資金這雙翅膀,中關村正加速成為科技創新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