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走青島之二] 專業生物醫藥產業園服務源于北京中關村文化

日期:2014-10-22  來源:光明網
[字體: ]

 一、產業園區發展進入爭議期

  在新浪微博上有一個很有人氣的話題,名稱叫做#走進產業集聚區#,話題主持人楊建國先生一直在關注他所在的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即產業園發展,并由此關注了全國的產業園發展問題,在楊建國先生近期的觀點中,有一系列讓人警醒的說法,例如:

  【產業園亂象之:后期招商與前期定位不匹配】為了拿地,在產業園區定位的時候必然是怎么高大上怎么來,文化創意、低碳、光伏、云計算、電商等各 式產業園,總有一款適合你。大膽想象,政府滿意,才能拿到地,才有優惠政策。不過,一旦到了真槍實彈上場的時候,卻只有對市場繳械投降了。

  【招商亂象之:過度競爭】各地不規范的招商引資競爭導致企業的無序流動,扭曲了市場競爭環境,有些地區甚至會作出違背中央精神和國家政策的行為,如在承諾外再多給予優惠政策。企業往往通過在不同地區的比價,不斷提高自己的談判籌碼,最終選擇條件最優惠的地區。

  【產業園亂象之:區域內耗】我在南方一城市經濟開發區考察,其“一鎮一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導產業的確定應充分依據地方產業基礎與資源特點,突出特色,反觀一些區域,相鄰的縣區里做同一個主導產業的絕非個案,產業同質化的競爭造成了極大內耗。

  【產業園亂象之:工業園成污染重災區】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并率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紛紛被“淘汰”。但在經濟不發達地區,被淘汰產業成了“香餑餑”,各類產業園不惜犧牲環境換取經濟效益,成了這類產業最好的轉移平臺,而污染治理形同虛設。

  【招商亂象之:土地迷局】各地在招商過程中,用地問題不少,一些地方政府在未獲得用地批文情況下,擅自將土地“出讓”給引進企業;一些地方政府 為了引進企業,擅自調整規劃,擴大用地面積或提高容積率;更有一些地方政府擅自圈占農業用地成立工業園,在征地、拆遷等方面引發一系列矛盾。

  【科技園亂象:有名無實】現在全國到處都是科技園、創新園、留學生科技園等等,都是政府在主導,你進去看看,基本都長草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 沒有搞清模式和方式,搞創新跟搞科研室兩碼事。你研發出來一個東西,市場能不能接受,能不能把相關產業做配套,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這個#走進產業集聚區#新浪微博話題只有275個粉絲,卻擁有2.9萬個討論回貼和6284.2萬次閱讀,足見如此專業經濟問題是在圈子里備受 關注。而這個話題主持人楊建國先生的上述觀點,代表著產業園區發展進入爭議期階段。這是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未期廣東、特別是珠江三角州地區創辦產業園區 (那時叫“工業區”) 以來近20多年來第一次出現的情況。

[走青島之二] 專業生物醫藥產業園服務源于北京中關村文化

腑視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

  記者也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招商總監鄭毅先生,讓我們聽一聽鄭毅先生講一講他們北科建集團的生物醫藥產業園與別人的產業園有什么不同。

  二、從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到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

  記者:你什么時候來這里的?

  鄭毅:我是在2010年4月份來到青島這個園區。來此之前,我從2004年就在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從事招商工作,北科建集團本著“立足北京,兼顧外埠”的發展戰略,在2010年開始選擇到青島拓展。

  為什么選擇青島?因為當時國家有一個叫“藍色經濟”的產業發展戰略,要發展藍色產業經濟,青島是我們國家的海洋科技城在海洋領域有很強的科研實 力,而北科建是以科技地產促進區域產業發展為核心大型國有企業,在北京從籌建到運營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生物醫藥園區的基礎上,我們跟青島市政府相結合,以藍 色經濟海洋藥物為特色,籌建一個國內國外知名的生物醫藥專業園區既北科建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這個園區總的投資現在已經是7.6個億,目前園區已經全 部建成,園區以海洋藥物為核心的一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海洋藥物是海洋資源的一種開發。我們國家這個藥物更多是以仿制藥為主,這個做藥品都是“雙十”叫做“十年、十個億、做一個新藥”,那么我們國家 主要是國外的一些仿制藥基本來說占90%以上,實際我們現在從生物醫藥發展來看,應該立足長遠并考慮自己的新藥研發為社會服務。那么我們現在看海洋藥的利 用我們做的遠遠不夠。例如,螺旋藻就是一種糖類,糖類的寡糖多糖這類的應用,包括最有代表性的是我們國家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院士,這個PSS這個是我們國 家第一個海洋藥物。

 三、海洋藥物的藍色產業經濟機遇

  海洋藥物現在面臨一個什么問題,研發上應該是沒問題,研發應該是跟國外這個基本來說是接軌,為什么呢?國外在海洋藥物開發領域也不是走的特別前 列,它也是屬于一個漫長一個過程。但是我們面臨一個什么問題就是海洋藥物除了開發以外就是研究,那么如何來應用做藥研究這個研發,中試、臨床到這個生產, 那么現在更多的是海洋藥物停留在一個研發階段,藥物發現,那么在中試階段就是如何跟市場接近,如何助推發展如何實現產業化,這里當然需要更多的人才、技 術、資本、市場綜合來推進它的發展,那么我們目前這個藥物發展后續的叫所謂接地氣做得還是相對比較薄弱的,跟國外是有差距的。那么我們現在做的這個園區叫 北科建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呢?不能是為研發,也不能是為生產,它一定會形成一個生物醫藥完善的產業鏈,從研究開發開始到中試到臨 床服務到后續的產業鏈生產,乃至到后續的銷售,它應該是形成一個非常完善的產業鏈,這樣的話才能出現我們國家更多的1.1類新藥跟當然現在藥品現在分幾個 階段。

  記者:你講的海洋藥物通常是指保健類藥物、還是治療藥物(OTC)?它在藥的這幾大分類里邊,海洋資源制成的藥是不是都可以生產出來?

  鄭毅:首先是海洋藥物的發現,從藻類比方說海帶,海帶呀,魚類貝殼啊,在我們這個園區有這么一個新藥,它從這個海帶藻類中提取活性物質,就是海 洋大學一個項目,它把這個活性物質用在什么上頭呢,人體做手術會出現N多種的感染,會出現愈合慢和二次感染,專家發現它這個活性物質植入體內、比如說做手 術時、把這個藻類的活性物質填充(三類新藥)放入體內,縫合之后可以實現快速愈合,可以說避免這種二次感染。

  記者:這個產品在國外也有生產嗎?

  鄭毅:現在目前我們園區只有這么一個項目已經報到國家三類醫藥器械了,因為三類就是報到國家食藥局,還有一類像您說的治療糖尿病這類的一些高血 壓高血脂,這類海洋保健品也很多,海洋藻原來很早就有了,但是海洋藻面臨一個問題,它的整個提純應用只體現在一個保健食倍概念上。

  記者:實際上,我們國內鈣片很多都是青島市生產的。

  鄭毅:據我了解,大的廠是在青島生產的,包括藻類,螺旋藻,在東營的海洋巨藻有一個叫寡糖,中國寡糖基地在東營。山東這方面是有很強的產業基礎,所以為什么青島它這一方面占了很大優勢呢。

  四、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人才先導

  鄭毅:專業人才方面,國家海洋大學在這兒,全國海洋專業的院士在70%在青島地區。海洋科研院所60%左右科研院所,包括海洋所,黃海所,中科 院的生物能源轉化所全集中在這里,同時海洋類的大學211、985這類大學也集中在青島,那么無論從技術、人才,青島是具有這方面優勢的。

  記者:這么多的科研人才、技術還有他們的傳統歷史,還有他們制藥企業都跟海洋有關,像已經入駐的這些企業,包括你們即將入駐的企業他們跟這些背景有關聯嗎?大概占了多大比例呢?

  鄭毅:這是一定要有關聯的。現在我們園區入駐的企業大約是39家,我們統計過這個比例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山東省一共87個生物醫藥的千人 計劃專項,它遍布在濟南(包括濰坊)這周邊的煙臺、威海、青島總共是80多個,那么咱么青島有多少人呢,青島一共是9個,生物醫藥專家是9個在青島。那么 我們園區有多少千人計劃專家呢,在整個青島9個當中,我們園區占了70%以上,我們項目是千人計劃專家選擇了我們,第二個他們來做什么,千人計劃更多是從 海外留學回來的,他們帶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回國、自己來發展產品。

  例如,有一個項目是我們國家第一個寵物類新藥,世界上1.1類新藥落到我們青島,國內也是1.1類新藥維他昔布,歐博方的李靖博士,他在美國輝 瑞公司做了八年首席顧問之后回國創業,這個產品實現了我們國家沒有創新新藥的突破。第二個項目是我們現在正在園區培育的包括趙毅博士等專家帶回來的產品, 他們有六個,包括國家的蛋白質藥物,基因重組藥物,白介素12這都是國內國際上領先的藥物,我們有6個1.1類新藥正在園區。

  我們現在青島高新區追求是什么?就是國際化對接,一定要站在一個高度面向世界的國際化連接。第二個是強調人才先導,強調人才。第三個是創新驅 動,實現創新。那么第四個是我們整個金融對接,一定要金融來助推這個產業發展。所以現在做一個新藥為什么我們對一個新藥基本思路我們是清楚的,它需要不是 單一的一個角,一定需要一種資源的整合來助推這個項目向前發展。

 五、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公共服務技術平臺

  鄭毅:我們從園區的開發到如何為企業產業發展做好服務,搭建好平臺方面也根據這個園區的產業特點,在青島市科技局的幫助下、投入1.2億資金購買設備,打造一個生物技術研發公共服務技術平臺,這個平臺將會實現海洋藥物,生物藥物到這兒集中來做一些研發實驗。

  記者:已經建成了嗎?它是不是相當于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一個服務中心一樣?

  鄭毅:已經建起來。是相當于產業園一個服務中心,這個平臺不光考慮了硬件建設,比如世界上最先進的液相色譜儀等一些先進的儀器,基因測序的儀器。

[走青島之二] 專業生物醫藥產業園服務源于北京中關村文化

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等牌照

  記者: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的管理人員是歸誰呢?

  鄭毅:更關鍵的是我們這些設備硬件由誰來運營。我們請了美國留學回來的專家、青島大學藥學院王克威院長,他擁有32個PI(記者注:這是英文 Principle Investigator 縮寫,常譯為“學科研究員,學術帶頭人”),全球的PI每個方向都會有,我們平臺會打造一個根據生物醫藥發展的規律、包括市場需求做幾個平臺:

  一個是分子生物學平臺,主要解決藥物上游的研發平臺,一個是蛋白質組平臺,因為做生物醫藥核心是蛋白,第三個是基因組平臺,同時還有其他的,象中試平臺。我們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拿出來2號樓專門做為公共實驗平臺樓。這棟2號樓樓里將把儀器擺放進去。

  青島大學藥學院的32PI團隊入駐后,他們將立足青島,為整個山東半島、甚至全國提供生物醫藥的開發服務。

  記者:誰出了這1.2億的錢呢?

  鄭毅:這1.2億的錢是按這么一個比例投入的---我們園區投入7千萬元,用于添置一些相應的試驗設備,還有5千萬元是由青島市科技局投入。其 中,第一批設備投入大約3千萬元,目前已經采購到位的有1965萬設備,都己經搬到園區2號樓里去了。明天(注:指2014年9月26日,下同)青島大學 也參加我們這個項目的集中簽約儀式,青島大學團隊簽約之后做新藥研發研究院,這個青島大學研究院也就正式入駐我們園區、他們成為這個平臺運營商主力軍,他 們要把平臺運營起來。

  六、公共服務技術平臺是怎么運營的

  記者:正常來說,你們投入的這筆1.2億元,是不算在房屋的租金里面?

  鄭毅:不算。

  記者:那你們投入的這筆1.2億元純屬于實驗室的配置?

  鄭毅:對。

  記者:了解生物制藥行業的人都知道,一個生物試驗室最貴的設備最多占到約四成,有兩個更貴的成本:第一是生物測試、第二是人才,你們這個平臺運營人才需要你們支付工資嗎?

  鄭毅:因為這個平臺也是一個市場化形成的。

  記者:誰需要就由中心來提供服務支持?是一種有償的服務?

  鄭毅:對呀,你要提供什么服務,比如說,使用我們中心的設備、中心以最低廉的價格直接提供設備使用。是低廉的有償服務,低廉的價格。當然設備還要維護成本。

  記者:相當于是你們園區先把設備投資建立起來了,然后誰需要由中心來提供服務。

  鄭毅:對,提供技術支持服務,這是一方面。

  記者:相當于提供一個社會化的科技園區服務。

  鄭毅:對對,是一個園區科技服務,第二個方面,這個中心運營團隊的這種科技支持服務也是立足在他們有能力的基礎上。

  記者:你們這個做法相當跟國家開放實驗室模式是一樣了?國家開放實驗室就是這樣,設備是國家的,你看到全國實驗室都是對全世界開放服務的。

  鄭毅:類似吧,但是這里是有企業一部分投入。

  七、科技園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目的是助催劑

  記者: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為什么要這么做公共服務平臺?

  鄭毅:因為生物醫藥好多孵化企業它缺資金,缺設備。它們入住到園區來了,可以把更多的資金用在自己的研發不是投入到公共服務平臺己經可以提供使用的設備購買上。

[走青島之二] 專業生物醫藥產業園服務源于北京中關村文化

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的開放式邊界

  記者:這樣看來,你們是用這些設備通過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的方式,把公共服務功能做到家、是在幫大家節省創新成本,從而提高產業園的專業服務水平。這在國外是一個模式,例如:一個大學、一個系里面就有一個公共服務中心,制藥專業基本上是這樣。

  鄭毅:做生物醫藥園區的發展還包括企業的孵化發展問題,這離不開科技園區這個載體。為什么叫孵化呢?這好比自然界生物的生長需要空氣、溫度、陽光不斷來注入、大家快速成長孵化,而且這個能破殼邁向社會,這樣科技園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就起到科技產品商品化助催劑作用。

  八、實驗動物試驗平臺也建好了

  鄭毅:這個明天我們項目集中起來還有一個非常好的項目,園區原來我們發展不光建平臺,建一個試驗設備的平臺,我們整個產業發展缺一個什么呢,就 是缺一個實驗動物,因為做藥物的一些毒理、病理,包括什么用藥的藥量藥帶它一定通過實驗動物來體現,來能用到人身上去,那么我們在園區建設一個以康大這個 實驗動物入駐我們園區,將為我們入園企業,將來我們這個園區會實現150家企業入駐到我們園區,150多家它有很大的動物實驗的需求。

  記者:建完了嗎?

  鄭毅:實驗動物房已經做起來了。項目明天簽約,簽約時候它開始建設。這個小動物一個是小老鼠還有一個兔子,當然說猴子咱們北方做不到。

  記者:我小的時候就是在實驗室長大的。除了猴子沒殺過,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殺實驗用小動物了,這是我比較感興趣的事。建設好了我要來再看一看,我大學學的就是獸醫專業,這是我們的獸醫專業必須掌握的工作技巧。

  鄭毅:你可以去我們2號樓一樓看一看。北京的維通博際公司實驗動物產業做的比較成功也非常強。我們首先把這個臺子搭好做的園區就會信心飽滿。

  記者:我就覺得這個是你們在園區建立一個開放實驗室。

  鄭毅:對。

  記者:我覺得你們是用開放實驗室的概念給你們的園區企業服務、就是給園區入住企業提供一個開放服務實驗室。謝謝你今天很詳細的介紹。

[走青島之二] 專業生物醫藥產業園服務源于北京中關村文化

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造形最炫大樓外觀

  【記者編后記】本人在1989年就在廣東中山 市三鄉鎮政府參加工業區的招商引資工作,這些年從海南到東北,跑了全國很多個省、市的產業園區,北科建集團所建的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是自己在國內見到 的最開放(無圍墻)、造形最炫大樓外觀、技術服務配套很有創新的一個,讓有專業背景的人都覺得在這里,園區能給入住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保姆式”服務, 這就是一種創新。而這種創新基礎來源于北科建集團曾經創辦了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積累的人才、專業服務經驗,本質上它就是科技創新的北京中關村文化。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