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弄潮兒還是旁觀者?面對洶涌的改革浪潮,角色轉換只在一念之間。面對知識產權領域的改革浪潮,身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北京市海淀 區知識產權局選擇了前者。從全國首支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成立,再到搭建國內首個一站式、全天候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服務平臺,自2014年起,海淀區知識產權 局深化改革、銳意創新,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取得知識產權工作新突破。海淀區知識產權局開展的一系列首創性工作,不僅為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提供了先行先試的 樣本,還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知識產權工作起到了引領作用。“知識產權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是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 撐,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及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局長王英認為。
創新方式 推動運用
如何把專利作為戰略資產進行合理運用,對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推動經濟發展,是新時期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新的 探索和實踐。2014年,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在知識產權工作方式上不斷創新,成立國內首支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建立了中關村核心區技術轉移與知識產權服務平 臺。
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由北京市海淀區出資2000萬元作為引導資金,同時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共同促進知識產權的商業化運營。該基金將幫助國內高科技 企業有效地獲取核心技術專利,為企業在未來行業發展格局中獲取主導權。第一期基金將重點圍繞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等核心技術領域,以云計算、物聯網作為技 術外延,通過市場化的收購和投資創新項目等多種渠道來集聚專利資產,希望在近5年內儲備一大批高質量的核心技術專利。該基金已經針對金山、小米、TCL等 高科技企業進行了首輪募資,一期共募集資金1億元。
伴隨著中關村核心區技術轉移與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的建成,中關村核心區的技術交易正式步入“電商”時代。該平臺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匯聚 優質技術項目和科技服務資源,立足海淀、服務全國,為國內外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服務搭建全天候、一站式的公益性在線服務。該平臺上線以來,注冊用戶已超過 1000人,已經舉辦了3場在線展會,掛牌發布了1300余個項目,項目金額達到2000余萬元,項目成交數量110個。該平臺的上線不僅推動了海淀區企 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還促進了高新技術的快速轉移與成果轉化,為破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難問題探索了一條市場化新路。
聚焦產業 融入大局
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知識產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得到日益重視。2014年,為促進知識產權更好地融入產業發展,海淀區知識產權局聚焦產業發展,創新工作方式,收效頗豐。
率先引入知識產權評議機制是海淀區知識產權局進行的又一項創新。在產業化項目立項前進行知識產權評議是優化創新路徑、避免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 2014年,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在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評審過程中引入知識產權評議機制,根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申報流程及支持重點、產業需求制定評價指標和 實施方案,隨后對項目的知識產權權屬、布局、先進性、侵權風險等狀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知識產權評議機制評議的項目涉及資金2億元,進一步優化了中 關村核心區產業資金走向,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支持企業購買知識產權高端服務是政府服務企業進行創新的一次新嘗試。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是企業提高知識產權工作水平的有力支撐,2014年,海淀 區知識產權局大力支持企業引入知識產權專業資源、專家資源,并圍繞專利布局、預警、評估、信息服務等購買知識產權專業服務。企業通過購買知識產權高端服 務,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同時帶動了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
加強國際交流,幫助中關村核心區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是海淀區知識產權局采取的又一項舉措。國際交流是企業掌握國外知識產權信息、知識產權規則的重 要渠道,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建立了知識產權國際化交流基地,采取了多項措施,比如針對企業需求開展國外知識產權制度培訓、建立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機制、與 國際知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合作、在英國建立海外維權援助站點等。
優化環境 強化服務
知識產權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中關村核心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2014年,為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在優化市場環境方面不斷創新,打造了“知識產權和標準化一條街”,搭建了多個行業交流平臺。
伴隨著市場主體對知識產權服務需求的日趨旺盛,北京市海淀區作為知識產權服務業聚集區,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從國際來看,面對日趨激烈 的國際競爭,發展具有國際化水平的知識產權服務業,提升知識產權綜合服務能力,有利于有效地應對涉外知識產權爭端;從國內來看,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服務體 系,拓展服務模式,將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成為高技術服務業的主導力量之一,對于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在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方面,海淀區知識產權局以全球唯一的“知識產權和標準化一條街”為載體,旨在建設中國知識產權和標準化服務業高地,服 務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并將其打造成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集聚區、知識產權運用的引領區、知識產權國際化交流的窗口區,促進首都構建“高精 尖”經濟結構,支撐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2014年,海淀區聯合市級部門發布了《支持知識產權和標準化服務業在中關村示范區集聚創新發展的辦法》,海淀 區知識產權局以中關村知識產權大廈、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致真大廈為集聚基點,挖掘空間載體5萬平米,匯集知識產權服務機構100余家,帶動近600家各類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在海淀集聚發展推動了知識產權運營等高端服務業態的發展。
搭建行業交流平臺,促進知識產權社會組織發展是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又一舉措。2014年1月,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服務協作組織——中關村核 心區知識產權服務協作組織正式成立,18家優質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成為首批成員單位。該組織實行平等的準入制度、靈活自律的運行機制、多渠道多層次的合作方 式。該組織成立后,定期開展行業研討活動,承辦了中關村知識產權論壇、海淀知識產權大講堂、知識產權人才招聘會等30余場系列活動,為知識產權服務業的行 業交流搭建了平臺,增進了各業態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業務合作。
完善政策 夯實基礎
創新工作的持續開展,離不開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2014年,海淀區知識產權局不斷完善各項政策,夯實了知識產權工作的基礎。
為強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2014年,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出臺了北京市首個區域知識產權規劃《中關村核心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三年行動計劃 (2014-2016年)》。通過實施知識產權五大行動,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希望能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發揮知識產權對科技創新的 支撐作用,促進海淀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與此同時,海淀區知識產權局還不斷優化知識產權支持政策,并加大支持力度。2014年,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在制定自主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1+4”政策體系過程中,圍繞知識產權運用、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專業人才培養等關鍵環節,制定了專利商用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企業購買高端服務、 技術轉移平臺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知識產權領軍人才等專項工作,提升了海淀區企業的創新能力。
一組組數據也許更能說明海淀區企業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2014年,海淀區申請人共提交專利申請4.7萬件,授權專利2.2萬件,專利申請量、 授權量均占北京市的1/3。在所有授權專利中,發明專利有1.2萬件,占北京市半數以上。在海淀區的所有企業中,百度、小米兩家企業的專利申請量均突破 1000件,聯想的專利申請量超過2000件。2014年,海淀區技術及專利交易額再創新高,達到1367億元,同比增長9.5%,有力支撐起了首都科技 創新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