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核心區打造國際創新之城(圖)

日期:2015-04-27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
[字體: ]

2015年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專場活動“科技園區的國際化和跨國合作論壇”日前在京舉行。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海淀園自成立之日起就提出了“引進來、走出去”的國際化發展戰略,通過營造開放創新的環境,搭建多元化的平臺,助力企業國際化發展,以園區建設發展的經驗為基礎,推動區域創新發展,打造國際化的創新之城。

2015年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專場活動“科技園區的國際化和跨國合作論壇”日前在京舉行。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海淀園自 成立之日起就提出了“引進來、走出去”的國際化發展戰略,通過營造開放創新的環境,搭建多元化的平臺,助力企業國際化發展,以園區建設發展的經驗為基礎, 推動區域創新發展,打造國際化的創新之城。

新常態下園區國際化的再創新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呈現出諸多新特征和趨勢。一是新的創新熱潮不斷涌現。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綠色能 源、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的創新熱潮,不斷催生出新技術、新應用、新產業。二是產業組織變革急速加劇。產業組織方式由傳統的垂直 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向網絡化、扁平化、圈層化方向發展,形成交錯互聯的產業要素網絡,平臺經濟得到迅猛發展。三是“互聯網+”催生大量新興業態。互聯網不再 是一個單獨的行業,而成為了一種改變企業商業模式以及消費者生活方式的理念和思維。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主要經濟體增長呈分化態勢,創新驅動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尤其是快速發展的信息通訊技術催生了跨越地域限制的“無邊界創新”。

“科技園區必然從一個封閉的區域體系向開放的全球系統轉變,從區域的創新服務者逐漸轉型為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的平臺,在吸引、集聚創新創業要素的同 時,通過跨境、跨界、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各要素間的協同創新,實現載體多元化和服務多樣化,從而形成園區內生的可持續發展動力。”海淀區人民政府區 長助理丁欣表示,海淀園將提升自身把握全球科技創新趨勢的能力,發揮國際市場配置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作用,幫助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融入全 球創新網絡。

聚焦痛點出臺國際化新政

據了解,為提高核心區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科技資源的配置能力,積極推進核心區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高科技創新國際化程度,2014年海淀區出 臺了《中關村核心區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提出四大行動、十五項任務,從技術、人才、市場、環境四方面促進企業國際 化發展。

技術方面,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全球協同行動,包括實施“與巨人同行”計劃,提高企業國際合作研發能力;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促進企業海外專利布局;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提高標準競爭力;加快國際技術轉移,提高核心區企業技術國際影響力。

人才方面,實施企業國際化人才匯聚行動,包括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加快聚集國際化人才和團隊;完善國際化人才培養制度,造就本土國際化人才隊伍;深化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優化國際化人才發展環境。

市場方面,實施企業國際市場拓展行動,包括支持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高國際市場份額;設立國際化創新發展基金,創新國際化金融服務;建立企業國際化風險防控機制,確保企業安全遠航。

環境方面,實施企業國際化發展環境優化行動,包括建立國際創新創業孵化平臺,促進全球協同創新;完善企業國際化信息服務平臺,強化企業國際化發展的 信息服務支撐;加快建設國際化第三方專業服務平臺,構建支撐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科技服務體系;搭建國際品牌宣傳平臺,提升核心區品牌全球影響力;進一步優化 配套服務設施,完善國際化發展的軟硬環境。

圍繞企業需求搭建多元化平臺

2004年,海淀園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先行先試,投資搭建了企業“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iBridge,實現了從政府部門到創新主體的蛻變,不僅提 高了自身的國際化能力,同時也幫助園區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iBridge就是“信息之橋”Information Bridge的縮寫,旨在運用先進的Web2.0資源整合理念,以創新技術及人脈為載體,搭起一座全球科技創新資源互聯互通的交流平臺。此平臺虛實結合, 既有網絡平臺,也有日常的辦公室,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創業者400多人次。

除了打造政府平臺,海淀園還非常重視社會平臺的搭建。“由相關企業和社會機構組成的第三方專業化服務平臺,能更加準確、迅速地反映企業和市場的需求 及變化,可以為國際化發展發揮更大的價值。”海淀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因此,我們在政府平臺基礎上,積極引導和推動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技術轉移中心, 互聯網金融中心、科技金融綜合服務等平臺的建設,讓跨國合作中所涉及的財務、法律、稅務、技術轉移等機構都來這里集聚,為我們的企業國際化發展提供專業服 務,從而形成一個企業國際化良性發展的生態圈。”

此外,為了提高海淀園和企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海淀園與鳳凰衛視共同推出《直通中國》欄目144期,香港衛視和香港亞視也分別與海淀園合作 制作了總計23期的創新創業系列專題片。海淀園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海淀園與香港衛視將再次合作《海淀心動力》14期,形象地展示海淀大眾創業、萬眾創 新的勃勃生機。

丁欣表示,如果說海淀園在發展過程中的心得和感悟,那就是圍繞園區企業的需求,以市場為導向,不斷適應新的形勢,充分發揮管委會的職能,綜合運用政 府政策、資金、網絡、媒體等多種手段,營造開放創新的環境,搭建多元化的平臺,助力企業國際化發展,以園區建設發展的經驗為基礎,推動區域創新發展,打造 國際化的創新之城。

海淀園國際化六大突破

一、高端要素加速聚集

微軟、ORACLE、IBM、賽門鐵克、法國電信、AMD等40多家全球500強企業和知名跨國公司在海淀設立總部型分支機構或研發中心,越來越多 的海外人才帶著巨額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國際化的理念來到海淀園,他們所帶來的境外創業投資量占了全國的近一半。目前,海淀園留學歸國人員創辦的企業超過 6000家。

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步伐加快

截至2014年底,集聚國內外技術轉移機構近120家,其中包括中國-意大利技術轉移中心、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國際機構,開拓歐盟、美國、韓國 等國際渠道1000多條,對接北大、北航、中科院等機構集聚項目資源,整合供需信息3000條,組織高端技術轉移、國際交流、行業交流、專業培訓等活動 150多場,服務企業2000多家,完成國際技術轉移項目近200個。

三、企業創新實力增強

創制了一批國際標準,并且把標準推廣到國際市場。截至2013年底,大唐電信、閃聯、中星微等移動互聯網龍頭企業主導創制了近70項國際標準和 600項國家標準。全球產業鏈合作增強。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40余家機構涵蓋了物聯網的整個產業鏈。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是首個總部設立在中國的戰略性新 興產業聯盟,其成員已覆蓋半導體照明全產業鏈。

四、金融和資本對創新國際化的支撐作用增強

一批高科技企業登陸納斯達克和紐交所進行融資,目前海淀境外上市企業已達63家,占示范區的60%以上,占全國的20%左右;許多快速成長的創業企 業獲得了IDG、華山資本等具有國際背景的天使投資機構投資。目前,區內股權投資機構超過800家,管理資本量達到2200多億元。2014年近360家 企業獲得注資,獲投金額400多億元,在全國地級市中穩居第一,和副省級以上城市相比,僅次于上海。

五、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步伐加快,不少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和分支機構

 

 

不僅聯想、百度、用友等龍頭企業在美國創新中心設立研發機構,而且四代時代、廣聯達、京蒙高科等后起之秀也開始展開跨國并購,開展國際運營。不少成長型企業或者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也開始全球化布局,并且一開始就有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走向世界的戰略規劃。

六、創業孵化全球合作日益緊密

隨著微軟云加速器的發展,清華科技園創源硅谷孵化器、清控科創硅谷孵化器等孵化器的建立,創新工場、車庫咖啡、3W咖啡、天使匯、36氪、黑馬會等 創新型孵化器的國際化運營,海淀園國際化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此外,2014年6月,由海淀園和清控科創共同開發運營的中關村創業大街,經過近一年的建 設發展,已經成為了全球范圍內知名創業要素集聚中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