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越來越熱鬧了。自李克強總理5月7日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之后,這個科技含量極高的“村子”,再次成為年輕創客們向往的樂土。而在海淀區文化委員會和海淀區演出聯盟等的策劃推動下,這個知識人群的聚集地,正在成為中外優秀舞臺藝術青睞之地。
你方唱罷我登場
以“文藝輕騎兵 助力創客行”為主題的中關村國際青年藝術節剛剛落下帷幕,6月23日,“中關村之旅——2015年中關村兒童演出季”又已開鑼。
年輕、耀目、活力四射,中關村居住人群的特征可謂鮮明。這個面積僅為488平方千米的區域聚集著200多萬名懷揣創業夢想的中外青年。至今已舉 辦了五屆的中關村國際青年藝術節,則是他們共同青睞的展示自我的舞臺。今年,來自小米科技等知名企業的代表、中關村創業大街黑馬會的創客代表、多所高校的 大學生、文化志愿者參加了藝術節的五大板塊35項活動:“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藝術教育體驗”“全民閱讀”“青年戶外”“賽事”。
中關村國際青年藝術節的活動設計總給人耳目一新、色彩繽紛之感,顯示出海淀青年文化的多樣與創新。隨著活動框架日益成熟,藝術節在青年人群中產生的社會反響越來越大,已成為“最具海淀特質的文化品牌”。
藝術節主辦方之一、海淀區文化委員會主任陳靜對記者說,作為實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的重要載體和特色平臺,藝術節還體現出文化與科技 雙輪驅動的特點。藝術節力求將海淀區各行業青年藝術活動納入其中,鼓勵中外青年群體廣泛參與,搭建更集中、更普惠的文化平臺,讓在中關村居住的國內外知識 青年最大限度地共享優秀文化藝術成果。
“中關村之旅——2015年中關村兒童演出季”則是新創品牌。據了解,該演出季將持續舉辦3個月,共計28臺147場中外演出將在8家劇場輪番上演,來自美國、波蘭、加拿大、阿根廷、韓國等國的多家兒童劇表演團體均來到中關村,助陣本次演出季。
“春夏秋冬”都有戲
除了這兩個大型藝術節、演出季,中關村金秋演出季和“海之聲”新年演出季已連續舉辦了數年。這意味著,無論春夏秋冬,這里的居民都有精彩的演出可看。
中關村金秋演出季從2012年創辦起就確定了高端定位,一大特點是整合中外精品文化資源。為了使演出節目水準與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相匹配,演出季 邀請了俄羅斯古典芭蕾舞劇院、中國國家歌舞團等中外著名文藝團體參加,為適應不同觀眾的欣賞情趣,演出涵蓋話劇、舞劇、歌劇、交響樂、戲曲等多種藝術形 式。
“海之聲”新年演出季同樣針對區域人群的高雅文化藝術需求。演出季舉辦的兩個月時間內,幾十個國內外優秀演出團體在海淀區各大場館上演音樂劇、歌劇、音樂會、舞蹈、話劇、戲曲等上百場演出,提供了廣闊的文化視野與豐富的藝術選擇。
實際上,讓人們“過把藝術癮”只是藝術節的基礎功能。海淀區文化委曾與中關村科技園聯合邀請116名在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工作的外國專家和300 名企業代表觀看俄羅斯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通過提供高品質的文化服務,凝聚各領域人才,通過幫助更多人享受到藝術的樂趣,促使他們更快融入中關村的文 化生活。
不難看出,海淀區的“春夏秋冬”藝術活動是根據區域人群的文化特征而量身打造的。通過舉辦這些藝術活動,海淀區在喚起、調動民眾參與文化藝術生活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效。
將文化惠民堅持到底
除了繽紛的劇目、優質的劇場,優惠的票價是中關村各類文藝演出備受歡迎的一大原因。
為了讓走進劇院欣賞演出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習慣,藝術節、演出季舉辦期間,政府提供上百萬元經費對演出項目給予補貼,支持主辦單位提高演出質量、 繁榮演出市場;同時,還提供惠民票款補貼,用于降低觀眾的購票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藝術節、演出季還對中關村、海淀題材的原創作品給予特別獎勵,對經過專 家評審的優秀劇目給予相應補貼,直接補貼演出票款以降低購票成本。
今年首次舉辦的“中關村之旅——2015年中關村兒童演出季”接過了文化惠民的旗幟。陳靜告訴記者,海淀區舉辦的藝術節、演出季在票價方面一律 推行惠民政策,無論中外演出,票價200元以內的補貼70%,票價200元以上的補貼140元。“我們還會邀請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免費觀劇。”
憑著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執著努力以及對文化惠民模式的不懈探索,海淀區不遺余力地為大眾提供著低價乃至免費的文化藝術享受。這些舉措,引領了大眾 的文化消費意愿,激勵了文化消費行為,培育了新的增長點,逐漸具有了示范作用和引領意義,得到了文化部等多個部門的認可與支持,也引來了劇院、演出團體和 觀眾的熱情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