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創業大街需要一劑“鎮定劑”

日期:2015-07-04  來源:中關村在線
[字體: ]

 不足300米長的中關村(000931,股吧)創業大街,空氣中如同彌漫著“興奮劑”。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都熱情的攀談,運用模板似的開場語“你是做什么項目的?”、“你融到第幾輪了?”……

  這里被奉為創業者天堂,在這條不足300米的街道上,日均孵化創業企業1.6家,每天平均有一家企業獲得融資,平均每家企業融資500萬元。如此光鮮亮麗的成績單吸引更多熱血青年投身創業的懷抱,在街邊的每一個大大小小的咖啡館都塞滿了夢想成為中國喬布斯、下一個馬化騰的創業者。

  但是在這條街上已經殺出重圍,孵化甚至融資成功的創業者們卻在盤算著怎么盡快搬出去。

成為中國喬布斯是創業大街眾多孵化器的口號
成為中國喬布斯是創業大街眾多孵化器的口號

  為什么他們要逃離創業大街?

  下午3點,窩在鑫鼎賓館2樓的車庫咖啡早已人聲鼎沸,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們都在相互攀談著。雖然已經有快一年沒來創業大街了,做醫生互動平臺的孟先生卻沒有四處逛逛回憶下一年前的創業故事,而是徑直走到門口旁邊的角落,找了個安靜的位子開始專心的玩起手機。

  一年前,他只身一人從老家來到北京,除了腦子里的產品構想別無其他。他在車庫咖啡旁邊的賓館住下,每天在這里蹲守,七天后順利的找到了一拍即合的技術團隊,開始將產品雛形開發上線。如今這款APP已經順利得到天使投資,開始籌集A輪。

  創業大街成就了他,但是他卻在團隊成立后迅速搬離了這里。“我其實特別不喜歡創業大街的氛圍,這里不是真正想創業的人應該呆的地方。空氣中全是浮躁的氣息,大多人更像是在作秀,不是創業的心態,創業就應該沉下心來做事兒”。

  同樣是在創業大街成就事業新頂峰的小青瓜機器人CEO吳云也頗有感觸,“這里扯淡的越來越多了,干事兒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條街太復雜了,我不喜歡”。在李克強總理參觀指導中關村創業大街時,吳云曾作為代表向總理介紹小青瓜機器人,并得到總理贊許。

雖然創業大街是他的福地,但是吳云還是將公司選在了上地軟件園,他說那里安靜
雖然創業大街是他的福地,但是吳云還是將公司選在了上地軟件園,他說那里安靜

  他們正在為了創業而創業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融資”、“上市”、“新三板”早已成為高頻詞。這些詞的背后,都是一個個熱情迸發的口號。“我不管,我就是要創業!”、“我沒有什么基礎,我就是認為我可以成功”、“我覺得BAT的模式不是沒可能打破”...
創業大街咖啡館特有的孵化器文化
創業大街咖啡館特有的孵化器文化

  孫先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在車庫咖啡他每天和不同的人漫無目的的聊天,就是希望能夠尋找到他認為靠譜的創業方向。他來自一個看似“油水多”的市場—房地產,但是卻毅然辭職投身創業,因為在他眼中,“從時代大背景看,房地產這個傳統行業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了。”

   但是,創業方向是什么?“沒有方向”,有沒有產品靈感?“沒有想法”,有沒有合適的團隊?“沒有合伙人”...他如同一個沒有方向的風箏,在創業的天空 中沒有目的的飄蕩。不過孫先生卻有自己的想法,“項目在落地的過程中會有很大的改變,來到創業大街希望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找到創業思路,找到合適的項 目。”

  如今,那些三四年就估值三四十億的創業明星,那些動輒進軍全球市場締造上市神話的互聯網傳奇,讓創業者開始躁動不安,他們義無反顧投身創業浪潮,期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互聯網最耀眼的明日之星。但,正在艱難做著服裝電商創業的侯先生感慨:“創業后才發現我太高估了我自己”。

  沒錢沒人成了創業最大的痛點

   有了清晰的創業方向或產品構想只代表你拿到了入場券,找到合拍的創業團隊、并且在獲得融資之前養活大家才是創業路上第一塊絆腳石。做服裝電商的侯先生已 經尋覓了半年,都還沒有找到靠譜的合伙人。“這半年,基本沒怎么做東西,都在尋找合伙人。我給自己設置的目標是必須見300個人,約了300人,見了幾十 個人之后呢,都不靠譜。他們和你聊的很好,甚至當場就答應合作,第二天要一起來干活兒時,突然就說不來了,讓人失望,也很浪費時間”。

   同樣在苦苦尋找人才的還有從山東威海來到北京創業的小任。“風險特別大,沒拿到天使之前自己都不知道能走多遠,現在技術工資這么高,一個月兩三萬,憑什么 跟你干。”小任無奈地說,“好的技術很難找,而且還需要不止一個技術。”遇到同樣困難的,還有來自“七十邁國際自駕”的史軍建,“我們現在缺的是技術和運 營,研發是非常費錢的。”史軍建之前做的是入境業務,現在創業做海外自駕。

即便有一個全是牛人組成的團隊,也要承擔團隊成員中途退出或者“突 然分家”的風險。小青瓜機器人CEO吳云曾經有一個行業頂級技術工程師組成的團隊,但是“(做機器人的)各種投入都沒有立竿見影的回報,團隊的硬件工程師 根本看不到未來的方向。我們當時在中關村的一個一居室辦公,他們最后都扛不住撤了,就剩下我一個人。”
焰火工坊CEO婁池
焰火工坊CEO婁池

   雖然“找人難”不是焰火工坊CEO婁池的痛點,他離職創業前就已經有一支非常穩定且有很強實力的技術團隊,但是產品逐漸成型后開始尋找合適的融資成了他 現在最大的難題。每天10小時他不是在和投資人商談,就是在去見投資人的路上。對于公司策略、產品亮點他每天都要不停重復給不同的投資人,同樣的話一周要 講上百遍。

  創業之前你需要一支“鎮定劑”

  創業有一種魔力,讓很多人趨之若鶩。但是,走在創業大街上,在接受這個“創業夢想人人平等”精神令人眩暈的炙烤的同時,你需要冷靜的想想你手里有的牌,能否搏殺到小概率事件發生的那一天。

  對于剛畢 業的大學生,創業者小任極力反對創業。“剛畢業,積累經驗、鍛煉技能很重要,如果把這段時間"荒廢"在創業上,以后的路會很艱難。我認識的一個創業的朋友 34歲了,高不成低不就,上班什么的不會,沒有女朋友,創業也不成功。你在創業的圈子可以獲得一定的尊重,但在社會上是非常失敗的。”婁池也認為,還是先 找個合適的企業上班,積累資源對發展很重要,“我要沒有王明楊(技術負責人)這個團隊,我再看好它也不行。我做了10年媒體也沒覺得一定能把這個事情辦 成。”

中關村創業大街
中關村創業大街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這條激情澎湃的創業大街會成為中國的硅谷。只是,創業大街入口處懸掛著李先念題詞的“中國海淀圖書城”牌匾,這塊牌匾與“中關村創業大街”七個大字遙相呼應,提醒人們要持重、踏實。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