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設立一年多 50余高新技術項目落地

日期:2015-09-25  來源:人民日報
[字體: ]

 研 發多年的智能交通系統,在這里得到了應用,千方科技自身也入駐了秦皇島分園。賀經鵬說:“北京寸土寸金,適合研發卻不適合生產制造。過去,我們的研發在北 京、生產在深圳。今后,北方的生產將放在秦皇島。”下一步,千方科技還計劃在秦皇島打造智能交通系統北方地區數據中心,并建設智能交通設備產業基地。

  2014年5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出不久,北京中關村海淀園在全國設立的首個分園,落戶河北秦皇島。創新浪潮,從位于北京西北的海淀園,涌向渤海之濱。

  一年多以來,兩地資源互補,利益共享,協同創新態勢初顯,50多個高新技術項目落地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以下簡稱“秦皇島分園”),一個源自中關村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正在當地生根發芽。

  協同創新 大勢所趨

  行走在秦皇島市區,可以看到,每輛出租車頂上都裝有能夠顯示字幕的LED燈;車內,則有一套智能終端,既能讓乘客刷卡支付,又能為出租車司機推薦路線,還能幫助交通管理部門實現遠程車輛疏導。

  如今,秦皇島市3000多輛出租車基本都已安裝這套系統。研發系統的中關村企業千方科技副總經理賀經鵬介紹,除了出租車,秦皇島市主要區域的約300座公交站牌,也換上了他們開發的公交智能出行信息服務平臺。

  研發多年的智能交通系統,在這里得到了應用,千方科技自身也入駐了秦皇島分園。賀經鵬說:“北京寸土寸金,適合研發卻不適合生產制造。過去,我 們的研發在北京、生產在深圳。今后,北方的生產將放在秦皇島。”下一步,千方科技還計劃在秦皇島打造智能交通系統北方地區數據中心,并建設智能交通設備產 業基地。

  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河北要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協同創新是大勢所趨。在北京做研發,在秦皇島做成果轉化,中關村海淀園推動企業將生產環節及相關業務布局津冀地區,在秦皇島邁出重要一步。

  海淀園政策支持共建、打造產業對接服務平臺、鼓勵聯合研發,秦皇島也為企業提供了購地、租賃廠房、人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秦皇島經濟開發區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努力打造節能環保、數據產業、生物工程和新能源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非常歡迎中關村的創新企業和創新資源。

  開園一年來,海淀、秦皇島兩地已協調推進了50余個高新項目與秦皇島形成落地對接意向。其中,千方科技、漫游世紀、恒業世紀等5個項目已在當地完成注冊并投入運營。

  模式輸出 利益共享

  走進秦皇島分園里一棟剛剛裝修完畢的5層建筑,宛如來到了中關村創業大街。簡潔的灰白色外墻、充滿活力的淡綠色內飾、開放式的空間布局,正是科技型企業的范兒。果然,它的名字叫做“e谷創想空間”孵化器,主辦方是來自中關村的科技孵化器漫游世紀。

  曾經對中關村創業大街創業資源羨慕不已的李鵬,偶然發現,原來在秦皇島有一個“e谷創想空間”,也為早期創業者提供房租優惠、路演廳等公共服務空間、創業導師培訓、投資人資源等一系列服務。說干就干!如今,李鵬和他創辦的丹鹿科技已經搬進了“e谷創想空間”。

  “e谷創想空間”負責人關耀渠介紹,漫游世紀在北京成功運營了科技孵化器,這次將成功模式輸出到秦皇島,正式開業前,孵化器就與16家企業簽署 入孵協議,20余家企業達成入孵意向。曾在北京開廣告公司的魏林,回到秦皇島老家,在“e谷創想空間”開始“二次創業”,創辦了一個新型教育項目。

  同樣從北京而來的華占豪,則有著別的使命。他從中關村海淀園產業規劃發展處,掛職成為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海淀派我來這兒的任務,就是促進兩地資源對接,讓有需求的海淀企業在秦皇島更快更好落地。”

  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長萍表示,未來,將繼續建立兩地協同創新的橋梁,與秦皇島攜手將秦皇島分園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樣板區、產業有序轉移的先試區和首都經濟圈的增長極。

  創新的事業需要創新的利益分享機制。海淀和秦皇島的合作,采用“442”分配方式,入駐企業產生的稅收由海淀、秦皇島兩地政府各得40%,另外20%部分共同設立產業發展基金,進一步培育新興產業,讓更多參與主體受益,創新浪潮更加澎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