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物理諾貝爾獲獎者斯穆特博士近日訪華,并作為投資人投資了一家中關村創業企業——3D打印機智能應用及創意教育開發企業O.ME,斯穆特博士希望借力3D打印轉化諾貝爾獎成果
中國作為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市場,一直吸引了眾多海外創業者投資,其中不乏知名的科學家。隨著中國政府全方位布局“雙創”,各方創新潛能和創業熱情不斷釋放,引來了更多海外大咖的目光,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就是其中一位。
這位曾在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二季中客串出演自己,與謝爾頓一起合作研究的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如今來到中國與創新創業企業開展了真正的合作。繼今年4月正式成立斯穆特(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之后,喬治·斯穆特代表他的投資團隊迅速確立了在華的第一筆投資計劃,并最終選擇了由啟迪控股-清華科技園孵化的3D打印機智能應用及創意教育開發企業O.ME。
宇宙天體技術的落地
9年前,喬治·斯穆特和約翰·馬瑟由于“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對搭檔通過觀測宇宙早期形成的輻射微波數據,也就是通過大爆炸發生時的熱量,幫助科學界更加確定,在大爆炸之前是沒有宇宙的。史蒂芬·霍金后來評論說,喬治斯穆特博士的研究成果堪稱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成就,為此他被尊稱為是發現上帝創造宇宙那雙手的人,被譽為“宇宙胚胎學之父”。
在普通民眾的認知中,這種上天入地的科學成就,或許意義并不那么顯見和清晰。而喬治斯穆特如那些前赴后繼以先進科技應用推動社會進步的科學家一般,通過投資研發,將來自宇宙天體領域的技術落地發芽。
總部位于東莞的斯穆特(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核心使命便是運用斯穆特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技術,將電磁力學、光學輻射、往復平衡技術等應用到各個領域。
3D打印產業的聯想
此次斯穆特簽約O.ME,同樣是意在為其宏大的應用藍圖引入3D打印機的巨大智能應用力量。據了解,3D打印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生產技術,屬于“增材制造技術”,相對于傳統制造技術的“減材制造技術”具有制造成本低、生產周期短等明顯優勢,可以制造傳統方式無法加工的奇異結構,尤其適合動力設備、航空航天、汽車等高端產品上的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在醫療、建筑、制造等行業的應用領域想象空間無窮。
日前,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國務院專題講座時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世界范圍內孕育興起,各國紛紛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發達國家加緊實施“再工業化”,我國產業轉型、提質增效迫在眉睫。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發整個制造業的深刻變革。3D打印是制造業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實現了制造從等材、減材到增材的重大轉變,改變了傳統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具有重大價值。
中國3D打印產業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于2014年10月在清華科技園孵化成立的O.ME公司作為個中代表,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已憑借雄厚的綜合研發實力躍居國內行業前列。其研發的智能控制系統、機械系統、打印材料等核心技術均自主研發,并對此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突破了多道行業技術壁壘,申請專利20余項。
斯穆特之所以選擇O.ME,主要是看中了3D打印在科教領域、醫療領域及工業領域的智能應用潛力。由于個性定制化需求顯著,鮮有標準的量化生產,而個性化、小批量和高精度恰是3D打印技術的優勢所在,此前3D打印已率先在醫療領域獲得應用上的突破。根據美國AmputeeCoalition的統計,美國正有約200萬人在使用3D打印假肢和牙齒。在我國部分大醫院,也已經引入3D打印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在借鑒歐美國家踐行經驗的基礎上,目前O.ME的醫療3D應用涉及軟件輔助制造、個性化植入體、臨床教學預演等范疇,這也完整涵蓋了我國醫療行業對3D智能應用的現有開發空間。
在論壇和簽約儀式的現場,嘉賓云集,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理事長石定寰、中關村管委會國際事務總裁曾曉東、清華科技園董事長張金生、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項玉章、科技部科技經費監管服務中心主任張纓、原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參事,斯穆特國際集團董事長陳振興等到場祝賀。會議當天,中關村管委會領導在管委會會見斯穆特博士,博士還饒有興趣的參觀了中關村創業大街。當天下午,博士出席“對話諾獎得主:全球視角下的創新與創業”論壇暨O.ME天使輪投資現場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