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英財經網”10月29日文章,原題:從咖啡豆到在線夢想僅僅兩年,北京市就把一條普通街道轉變為中國互 聯網雄心的象征之一。中關村創業大街是條長約200米的街道,內有300多家初創企業,分布在各種投資者辦公室、咖啡館和“孵化器”——專門提供互聯網、 電源和桌椅的工作空間。2013年政府斥資2億元對街道進行升級改造。如今,這里已擁有中國的一些頂尖投資機構和互聯網公司。
創業熱潮正席卷中國。如今在全球125家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中,有18家來自中國——僅次于美國。培養此類企業的孵化器,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主力。目前約有40家,大多通過租金、咨詢服務或占股來贏利。
在3W咖啡,創業氛圍無處不在。中國成功企業家的相片點綴著墻壁。二層的活動空間內輪番舉行各種展示和會議,工作場所與硅谷頗有相似之處。坐在桌邊的創業者大都為二三十歲的男青年,也不乏女性和上年紀的人。由于所有人都穿著隨意,很難區分“大人物”和“小嘍啰”。
就運營方式而言,這里的孵化器與別處相似。但入駐公司可能更不像話。一名創始人表示,初創企業為避免支付租金而“流竄”于各個空間的現象并不罕見,此類行為或將令硅谷的孵化器感到恐懼。
這里吸引了眾多精英,也是各種“小混混”出沒的場所。夜幕降臨,當車庫咖啡的真正編程人員回家后,這里擠滿永遠志向遠大的“創業者”,但他 們似乎在山寨蘋果店里才能如魚得水。他們并非兜售炒面或假冒名牌表,而是在尋找投資人支持新電動自行車——日本產的,通過認識索尼總裁的一名朋友的一名朋 友搞到的……這條大街在提醒人們,與在美國一樣,中國的創業文化既充滿雄心又有過剩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