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也是中關村大數據日。這一天,中關村首次對外發布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路線圖和企業分布圖,提出到2020年,將中關村建成全球大數據創新中心,形成全球大數據創業和人才、技術、資本、數據資源等創新要素的匯集地,成為面向全球的大數據技術研發、數據應用、數據交易中心。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宣鴻給出了3個數字,到2020年,中關村將集聚600家大數據創新企業,培育6000家具有大數據應用能力的企業,帶動形成3萬億元產業規模和完整產業鏈的大數據產業集群。
五年產業規模將達3萬億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發展路線圖從提升創新能力、聚集創新資源、搭建創新平臺、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公共服務、創新政策體系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路徑。
據宣鴻介紹,“十三五” 期間,為進一步推動中關村大數據產業發展,中關村將著力引進100個大數據頂尖人才和100個創業團隊,超前布局人機交互、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關鍵技 術;落地5家國際一流大數據研究機構和5家交易評估機構,建設30個大數據共享應用平臺和20個創業孵化平臺,建設3個大數據產業園并落地50個大數據產 業項目;突破制約大數據發展的限制政策,加快數據開放共享,通過六大方面29條具體路徑,凝聚社會共識,全力推動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努力形成政府、社 會、市場共同推動、聯合治理的發展格局;培育600家擁有關鍵技術和6000家具有應用能力的大數據企業,帶動形成3萬億元產業規模,打造全球大數據創新 中心。
大數據創新企業超過300家
中關村在數據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中始終保持引領地位。
2012年,中關村率先布局大數據產業,實施加快培育大數據產業集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從關鍵技術突破、產品示范應用、引導基金布局、大數據平臺建設、產業聯盟組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大數據產業創新生態,促進大數據、互聯網與各行業融合發展,打造全球大數據產業創新中心,涌現出百度、京東、小米、滴滴、金山、亞信、用友、曙光等300多家大數據創新企業,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人機交互、虛擬現實、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產品和應用層出不窮,持續引領眾包、眾籌、分享等新經濟形態。
本次活動同時發布的北京大數據企業分布圖,收錄了百度、京東、小米、滴滴、金山、亞信、用友、曙光等中關村大數據重點企業157家,從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可視化各環節對企業進行分析,全面梳理了大數據在農業、工業、商業、金融、健康、環保等多個領域具有成熟解決方案的企業。
大數據走廊成京津冀新引擎
本次活動還發布了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布局圖,提出“十三五”期間要重點建設“以北京中關村數據研發服務-天津數據裝備制造-張家口、承德數據存儲”為主線的“京津冀大數據走廊”。
據悉,京津冀大數據走廊今年被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成為推動京津冀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據介紹,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將重點支持中關村企業在北京布局研發中心,在天津建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設備生產基地,在河北廊坊、承德、張家口等地建設大體量數據中心和電子商務等產業大數據規模化應用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