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創新驅動。中關村(9.07, -0.52, -5.42%)國 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著我國最優質的創新資源,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支撐之一。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政策的引導,市場之手也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關村發 展集團是北京市推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市場化配置資源的主體平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下,它正在探索一條圍繞產業鏈構筑創新鏈、圍繞創 新鏈打造資本鏈的路徑。在這只“市場之手”的推動下,天津、河北多地拔地而起多個創新高地,也正改變著當地的產業格局。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
已入駐企業39家
一個以聚集創新政策、創新人才、科技金融、技術平臺的協同創新平臺初步建成。日前,北京商報記者從中關村發展集團獲悉,截至2015年12月10日,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共簽約企業39家,簽約面積達2萬平方米,包括碧水源(41.770, -0.93, -2.18%)、用友、中國技術交易所、SMC、DB等知名企業和機構。其中,來自中關村的項目超過1/3。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于去年4月28日正式揭牌,這是中關村在北京以外的首家創新中心。
說起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還要從2014年說起。當年的2月18日,中關村管委會與保定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在科技創新及 科技成果產業化等領域加強合作與交流。為了深入落實雙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通過雙方多次互訪考察,次年4月20日,由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 任公司與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委托運營協議》。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由中關村發展集 團旗下的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出資組建。
2015年4月28日,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正式掛牌啟動,成為中關村在京外的首家創新中心,保定與北京雙方以“委托運營”的模式推進創新要素的高效聚集,啟動協同創新機制、協同創新模式、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目標鎖定率先建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基地。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位于保定市朝陽北大街, 占地45畝,是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的標志性建筑雙子座。依托高新區現有產業基礎,重點圍繞智能電網、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研發產業與中 關村展開深度對接合作,植入中關村的文化、基因,將中關村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服務、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引入保定區域,引導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 創新資源和高端要素聚焦保定,營造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經過10個月的運營,一個與城市政府形成高效務實的協同發展工作機制,帶有創新+、中關村+、政府+、互聯網+為特征的,可在全國復制的輕資產重服務的協同創新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我們雙方通過引導創新企業、創新人才、創新金融、創新技術等創新資源在兩地自由流動,進一步打通了創新要素流動的新通道,也為中關村高科技企業走出去發展開辟了新的市場,創造了新的機遇,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天津中關村科技城
將建創業夢想城
目光轉向天津市寶坻區。2013年11月30日,寶坻區人民政府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構建跨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新模式和新型利益共享機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地處京津唐中心,位于東北、華北交匯處,西北距北京中心城70公里、南距天津市中心城70公里、東距唐山市中心城80公里。
去年9月,《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總體規劃(2014-2030年)》出爐。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設置“一帶、三心、七區”,定位為京津間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跨區域產業協作區及高端人才的創新創業示范基地。
根據總體規劃,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規劃范圍東至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產業基地西邊界、西至朝霞路、南至北環路、北至京哈高速公路防護綠帶南邊界,規劃用地面積約為14.5平方公里。其中產業用地12.5平方公里,綜合配套區2平方公里。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空間結構可以概括為“一帶、三心、七區”。其中“一帶”為鮑丘河生態廊道;“三心”包括創新研發中心、商務服務中心、物流商 貿中心;“七區”是智慧創新產業園區、智慧商務服務區、智慧環保產業園區、智慧能源產業園區、智慧裝備產業園區、智慧物流產業園區和創新生活配套區。今后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將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結合傳統產業形成智慧能源、智慧環保、智慧裝備、智慧物流四大智慧(9.800, -0.51, -4.95%)產業,并針對創新創業需求,完善創新服務產業鏈,打造創業服務產業。
依托中關村發展集團,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正借鑒中關村產城融合發展經驗,結合天津寶坻區新興產業發展基礎,以智能化、信息化、集群化和服務化為引 領,推動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際融合。重點將發展以智慧能源、智慧環保、智慧裝備、智慧物流、創業服務為主導的“I5E產業體系”,將天津中關村科技城 打造成“智慧產業區、創業夢想城”。
根據計劃,到2020年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將建設成為京津雙城聯動干線的協同樞紐、智慧產業的發展高地、創業夢想的成長沃土,成為一個影響力強、輻射力大、拉動力顯著的創新社區。
“一司一金”
資本層層放大
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所有涉及區域來說,都是一場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大考”。中關村發展集團是北京市推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市場化配置資源的主體平臺,其自身屬性與“創新”有著天然的聯系。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資本是必要元素。如何實現資本與產業的有效對接?如何實現資本的放大?以京津冀地區作為重點合作區域,中關村發展集團圍繞 產業鏈構筑創新鏈,圍繞創新鏈打造資本鏈,推出“一司一金、雙層架構”區域合作戰略構想,牽頭設立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和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 通過聯合央企資本,吸收社會資本,利用地方政府資本,擴大區域合作基金,實現資本的層層放大。
據介紹,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由中關村發展集團聯合中國交建(10.630, -0.58, -5.17%)、 招商局地產發起成立,注冊資本5億元,集團出資2億元,致力于積極構建跨區域協同創新鏈和科技園區產業鏈。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由中關村發展集團聯合 14家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發起,總規模100億元,是國內首只區域協同投資基金,采取母子基金“1+1+N”模式,即一只母基金,下設一只協同創新子 基金,“N”只面向各合作區域的“協同發展子基金”,支持各地市打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2015年9月25日,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揭牌,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簽約。目前,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母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冊。據介 紹,以“一司一金”為統籌平臺,協同“領創空間”、“信息谷”等資源,中關村發展集團正差異化分層推進區域合作,以優化創新生態為重點,推進京津冀合作項 目。
事實上,無論是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還是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都僅是中關村發展集團在京津冀推動重大項目合作的縮影,中關村發展集團還正在推動河 北正定集成電路封測基地等一批區域合作項目落地。除此以外,中關村發展集團也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有序開展區域對接合作,與南陽簽訂合作協議,正與南寧、南京 等加強對接。在此過程中,為中關村企業與合作區域牽線搭橋,如幫助碧水源在當地落地生根,在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實現合作區域的創新發展。
對話
中關村已具備服務京津冀協同創新基礎
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 許強
北京商報:中關村發展集團作為北京市推動中關村示范區發展、市場化配置資源的主體平臺,在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方面有哪些進展?
許強:中關村發展集團一直聚焦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服務。去年,投 資和服務的項目既覆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多方面,又在集成電路等產業重點聚焦,通過代持政府資金、自有資金、合作設立基金等方式投資和服務落地項目83個, 決策投資金額14.8億元,涉及大信息、大健康、大環保等領域。
北京商報: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中關村有哪些優勢?
許強: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中關村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中關村的核心就是創新,聚集創新要素、深化創新理念、拓展創新模式、構建創新生態,形成有活力、有包容力、有滲透力的創新生態系統和創新文化(42.000, 0.00, 0.00%)。京津冀協同發展最大的特點就是創新驅動,中關村的這些優勢將起到“基石”的作用。中關村創新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已具備一定基礎。中關村發展集團經營的就是創新,通過用市場化的方式創新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為協同發展注入創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