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知產一條街”培育統戰工作新增長極

日期:2016-04-0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中關村“知識產權一條街”正式起航。

在中關村,有這樣一條街。這里的企業創新能力旺盛,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77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8倍,與美國硅谷等國外發達地區旗鼓相當;這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密集,700多家知識產權優質服務機構集聚此地共謀發展,解決了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成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智慧新引擎。這就是中關村“知識產權一條街”。

2015年10月,北京市和海淀區共同打造的中關村“知識產權一條街”面向社會公眾正式推出,為中關村創新創業提供核心支撐,成為北京建設全球影響力創新創業地區的“芯”動能。中關村“知識產權一條街”位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地帶,由一縱一橫兩條軸線的沿線區域構成,縱軸為西土城路-學院路一線,南起北京郵電大學,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北延伸至北京科技大學,長2.5公里,橫軸為知春路-海淀南路一線,東起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向中關村西區延伸,經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至中關村知識產權大廈,長4公里。

與此同時,這里的統戰資源也極為豐富,占比90%以上的黨外人才在此形成集聚效應。北京市委、海淀區委高度重視,在知產一條街建設過程中探索創新統戰工作,通過聚智、聚力、聚心,不斷培育統戰工作新的增長極。

聚眾智,關鍵崗位配強黨外正職

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從2013年明確市區兩級共建知識產權一條街開始,市區兩級黨委就從統戰人物工作入手,凝聚黨外人士智慧服務創新發展。

把黨外人才放到關鍵崗位發揮作用。2013年,市政協委員、民革成員王英被任命為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局長,2015年又被推薦至市知識產權局掛任局長助理。王英自上任以來,主動扛起知識產權領域全國先行先試經驗探索的使命,在三年的時間里出色完成了九項知識產權領域全國首創性工作,形成了知識產權工作“全國看北京、北京看海淀”的領跑局面。特別是組建成立全國首支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建成全國首家知識產權網上科技商城、知識產權大數據庫的首次走出國門、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法院的落地運轉等,成為新常態下增強知識產權護航力度的新途徑、新載體和新抓手。

組建黨外專家志愿調解隊伍。成立以黨外人士為主體的專業社會機構——“中關村知識產權訴前調解中心”,搭建核心區企業知識產權糾紛處理便捷渠道。中心已凝聚一支來自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海淀區工商聯等43個單位,近400人的黨外專家志愿調解隊伍。中心在知識產權大廈常年設立專業窗口為各類創新主體進行面對面法律咨詢,已直接服務企業60余家;與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接,探索建立多元立體的社會糾紛調解機制;每逢重要時間節點,中心都會進駐中關村創業大街開展現場咨詢,為創新創業者提供知識產權專業的法律服務。

組建千名人民陪審員隊伍。在知識產權法院組建千名人民陪審員隊伍,成員中90%為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通過參與司法、監督司法,助力法院審判工作。在此基礎上,形成由法官、人民陪審員和技術調查官組成的三人組,可直接審案,提高行政和司法資源效率,快速處理糾紛、化解矛盾,保護創新主體利益,在推進科技創新、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聚眾力,聚集空間服務資本促進創業創新

整合創新資源,必須深挖統戰資源。在做好凝聚黨外人士智慧的同時,更加注重集聚其所聯系的知識產權服務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創新主體和產業發展。

加速物理空間集聚。“知識產權一條街”建設三年來,先后形成了中關村知識產權大廈、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致真大廈三大成熟集聚點,吸引凝聚了700余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進駐一條街。這些機構的創業者和高管大多數為黨外人士,涵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機構、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機構、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機構、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機構、知識產權評估服務機構等各個業態,并在這里成長為各自業態內的全國性龍頭企業。

著力服務功能集聚。成立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服務協作組織,首批18家成員單位中有11家來自新的社會階層,占61.1%。協作組織實行開放平等的準入制度,靈活自律的運行機制,多渠道多層次的合作方式,通過首批成員單位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團結更多黨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創業者,壯大知識產權服務業態。

注重社會資本引入。成立國內首支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由海淀區政府出資2000萬元作為引導資金,吸引金山、小米等社會資本進入,首期額度2億元,圍繞核心區產業領域開展專利資產儲備和早期技術研發,已累計擁有1300余件專利資產,搭建1000余人發明家網絡。

聚眾心,30萬元支持“海英人才”創業

黨和國家事業推進到哪里,人心就要凝聚到哪里。“知識產權一條街”建設過程中,進一步加大對黨外人士的政策扶持和宣傳力度,進一步凝聚人心、增進共識。

文化凝聚人心。成立“創之翼知識產權之家”,暢通黨外知識產權從業者訴求通道。“創之翼”集知識產權圖書庫、知識產權孵化器、專業知識充電站、專業研討會、沙龍等多種形式為一體,是黨外知識產權人交流、提升與體驗的專屬平臺。大家在這里互通有無,手拉手合作,進行思想碰撞,依靠“頭腦風暴”,成為中國科技創新前沿的思想策源地和誕生地。

政策集聚人才。將黨外人才納入“海英人才”培養總體規劃。鼓勵黨外人才在核心區創新創業,經認定納入“海英人才”予以支持。根據創新成就、貢獻等,給予個人最高30萬元(團隊最高50萬元)獎勵,連續實施三年;同時給予這些高端人才廉租房配租、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優先支持,鼓勵創新創業人才來此發展。

服務聚集人氣。“知識產權一條街”自建設以來,由于精細化的周到服務、入駐企業和機構成長與收獲的口口相傳,品牌已經深入國內外知識產權人的心中。廣東、江蘇、浙江、湖北等全國各省紛紛組織知識產權管理干部與人員來此學習取經,德國、法國、英國、芬蘭、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的資深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也慕名前來交流、洽談合作。來自基層創業者和創新者的聲音最真實,真實集聚了如潮的人氣,而人氣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強勁的動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推薦閱讀
精彩推薦
商城打折熱賣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