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路

日期:2016-04-08  來源:大公網
[字體: ]

大公網2014年4月14日報道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等一系列指示要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結合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相關決策部署,正在積極探索以京津冀為核心、帶動環渤海經濟圈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特別是謀劃建立相應的體制機制以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目前,在中關村的努力牽引下,已呈現出高端創新要素、高端產業加速聚集,對外輻射帶動能力加速提升的兩大態勢。 

  “創新驅動”是區域合作的特點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在日前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表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對于整個中國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創新驅動。而中關村要以自身優勢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中起到獨特的“基石”作用,以引領中國產業進入國際產業鏈的高端地位。

  中關村創新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已具備一定基礎。從市場機制看,近些年來企業的主體地位凸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關村企業在天津有合作關系的達1000家以上,設立分支機構的269家,占在京外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的中關村企業總數(1674家)的15.7%;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的中關村企業有159家,占在京外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的中關村企業總數的9.5%。

  同時,中關村的高校院所在京津冀地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科技平臺搭建以及人才培養方面也十分活躍。清華大學與河北共建清華發展研究院,先后成立了智能交通試驗研究中心、節能減排工程技術中心、德基資源循環利用智能裝備技術研究所和航天航空工程技術中心;北京大學與天津各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項目170余個,累計合同金額3200余萬元,與河北省各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項目160余個,累計合同金額3910余萬元。中科院北京分院與天津市科委、濱海高新區共建天津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園,與唐山市政府共建唐山高新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圍繞節能減排、新材料應用、現代農業技術、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等重點行業,推動30多個項目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此外,中關村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新型產業組織在津冀地區建設分園和孵化機構,為提升當地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出貢獻。中關村科技中介機構利用業界影響力,整合中關村創新資源,服務京津冀地區企業。例如,中國技術交易所承接天津藥物研究院完成了2個生物醫藥技術轉讓項目,成交額達5800萬元;今年以來,在天津承接專利競價交易39項,成交21件。

  政府引導下的多層次創新合作

  據介紹,近年來在京津冀三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深化整體合作框架下,中關村還十分重視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與政府引導作用的結合效益,從需求出發推動開展多層次的創新合作,起到了創新驅動和輻射帶動作用。

  2011年以來,中關村與河北廊坊市、承德市、唐山市、保定市政府,天津濱海新區、寶坻區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其中承德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一期建設已經啟動,取得顯著效果;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新城規劃占地面積約14平方公里,2014年啟動基礎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空間、產業規劃的編制工作。

  2012年起,中關村管委會通過網絡調查和入企業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示范區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7025家企業京外合作情況進行全面調查,以便針對性服務和定向引導。同時,圍繞產業技術聯盟、行業協會、新型孵化服務機構等新型社會組織的發展需求,在政策制定、服務對接等方面做好服務,發揮其熟悉產業資源、行業要素、企業情況的優勢,引導其參與和推動京津冀創新合作進程,現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動、各類創新主體積極參與的創新合作格局。

  將從六個方面入手實施

  ——健全京津冀創新合作推進機制。將探索建立京津冀區域創新發展協調機制,做好創新合作的頂層設計。參照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的模式,設立由京津冀三地代表性企業、高校院所、社會組織、專業機構參與的區域合作顧問議事機構。

  ——編制京津冀創新合作中關村實施方案。將開展中關村企業區域輻射情況及需求調研及京津冀區域創新資源與合作需求調研,編制《京津冀創新合作中關村實施方案》,作為中關村參與京津冀創新合作的指導性文件和落實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的具體舉措。

  ——在環境治理、傳統產業升級方面有所作為。針對河北唐山、滄州、石家莊、天津南港區等傳統工業密集區域,開展集成化、定制化服務,形成行業性、系統性技術改造與節能服務解決方案。引導中關村企業面向津冀制造業企業提供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在津冀裝備工業、鋼鐵、石化、紡織、食品加工業等傳統制造業的推廣應用。

  ——重點產業、重點區域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將加強與重點合作區域的對接,率先啟動一批重大合作項目,把區域創新合作不斷推向深入。同時將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等產業領域,推動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在京唐秦、京保石、京廊津塘三大交通干線周邊的落地轉化,打造“大數據走廊”、“現代裝備制造業走廊”等一批區域共同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廊,力爭用5年時間打造一批百億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推動多方資源集成。將爭取國家資金支持,采取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三省市配共同發起設立“京津冀創新合作專項資金”及分領域的子基金,加強對三地各類創新資源的引導,支持京津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器、科技園、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等各類創新主體積極參與區域創新合作。

  ——加強創新合作政策研究。爭取國家及相關部委的支持,將中關村實施的先行先試政策推廣至津冀合作區域,調動中關村各類創新創業主體參與區域合作的積極性。

  承德市:打造京津冀四個戰略高地

  河北省承德市市長趙風樓在中關村日前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透露:“早在兩年前承德市就與中關村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現已為承德轉型發展、綠色經濟帶來了新理念、新活力。”

  據了解,2012年與中關村簽署了戰略性協議后,承德市在北京設立了招商處,建立了中關村企業家赴承德培訓機制。2013年在中關村舉辦了園區招商會,項目是36個,共投資400多億。

  趙風樓具體介紹了承德市在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計劃打造四個戰略高地的情況:

  一是打造京津綠色生態屏障。目前,承德市森林覆蓋率55.8%,其中 6000萬畝土地,3000多萬畝樹木,還有2800多萬畝草地,整個森林加草原覆蓋率占95%以上,所以承德第一競爭力是生態資源。此外,承德一年產生的水是37.6億,給北京密云水庫、天津潘家口水庫提供了水源。

  二是打造承接功能疏散先行區。北京的會議、展覽比較多,特別是夏季有很多會議可以在承德舉辦。再有是養老基地,因而要加強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博物館等一些資源的引進工作,逐步建設京津高端醫療教育養老基地。

  三是打造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聚集區。承德高鐵于是2014年3月開工建設,建成后承德到北京坐高鐵約40多分鐘。所以已在高鐵站附近開工建設一個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產業聚集區,包括中關村承德創新創業大廈。

  四是打造承接首都高端人口外遷的首選地。承德與北京地源相近,人源相親,北京市民到周邊旅游每年都以20%多的速度增長。因而承德市的定位是生態宜居、宜業。承德要做到讓城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把承德建設成為北京高端人才夏季避暑、冬季躲霧的首選地。

  天津市:積極譜寫“雙城記”

  天津市濱海高新區副主任夏新在日前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表示:天津市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將本著“四個立足”的理念開展工作,即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

  據介紹,天津在人才方面有較強優勢。目前天津各類人才的總量是200多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達到107萬,兩院院士有37人,享受政府課題專家有4164人。同時天津還有產業優勢,濱海新區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現代制造業研發基地的建設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在八大支柱產業像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門類非常齊全,可以說這是在今后制造業提升、產業改造,包括信息產業的發展,創新與產業互動很好的契合點。

  從2013年開始,京津兩市就開始積極譜寫“雙城記”,天津也在交通體系建設、科技創新、人才服務、產業對接和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中關村發展集團與天津市寶坻區共同建設的京津中關村科技新城,總規劃面積14.5平方公里,目前已經完成了新城的五個規劃,即產業規劃、空間規劃、低碳綠色規劃、投入產出規劃和開發模式規劃。

  夏新說,京津聯動發展特別是納入中關村的創新資源,一定能夠實現收益更大化的成效。作為濱海高新區,在京津聯動發展過程當中主要承擔京津合作示范區的區域開發點,從2012年底開始結合天津未來科技城的建設,已把京津合作示范區納入到天津未來科技城的建設之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