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年來圍繞國家戰略,瞄準科技創新前沿趨勢布局高精尖產業,努力搶占全球科技創新競爭的制高 點。如今,隨著高精尖產業的發展,中關村對北京經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也進一步帶動了北京乃至是全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
走進位于北京中關村亦莊開發區京東方集團總部的產品展廳,透明的智能冰箱顯示屏,鏡面液晶顯示屏,車載雙視顯示屏、色覺矯正屏等各式各樣自主研發的高科技產品,讓人充分地感受到了這家企業對傳統顯示屏技術的突破與顛覆。
然 而,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十幾年前,中國還完全不具備液晶顯示屏的生產能力,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直到2005年,京東方自主建設的北京第5代 TFT-LCD生產線投產,才結束了中國“無自主液晶顯示屏時代”。如今,這家企業已經建成(在建)面板生產線10條,成為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企業。 2015年,京東方更是實現了全球業內專利申請量、產品首發覆蓋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 場占有率等多項指標的世界第一。在京東方副總裁張宇看來,公司能實現今天這樣的成就,全靠科研投入和技術創新:“從05年國內第一條五代線量產,到去年底 全球第一條10.5代線開始建設,在液晶顯示產業我們從追趕者變成了引領者。這是通過我們不斷的創新和投入,我們每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都達到銷售收入的 7%左右,去年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已經達到了33億。”
高精尖產業的動能源于科技創新。在中關村,像京東方這樣依靠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提高 自身含金量的高科技企業,還有集成電路制造企業中芯國際。自2000年成立以來,中芯國際的芯片生產制造工藝已由過去的65納米提升至28納米。去年,中 芯國際采用28納米工藝制程的高通處理器成功應用于主流智能手機,開創了28納米先進制程手機芯片落地中國生產的紀錄。在此基礎上,公司還將加大下一代 14納米技術的研發力度。中芯國際副總裁張昕表示,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整體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中芯國際依靠技術創新實現了企業的持續盈利,“我們已經連 續15個季度盈利,預測今年第一季度,我們會實現連續16個季度的盈利,再創新高。作為制造行業來講,特別是半導體制造行業,是特別不容易的。”
近 年來,北京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而作為北京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中關村著力在構建以“高精尖”為特征的經濟結構上下功夫, 大力發展與功能定位相適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顯示,目前“高精尖”產業在中關村經濟總量中的占比已經到了七成以上。
而憑借著”高精尖 “產業的吸金能力,中關村在中國經濟增速換檔的時期,仍然保持了可持續的增長。2015年中關村示范區高新企業實現收入4.07萬億元,同比增長 13.2%,利潤總額和實繳稅收分別增長12.3%和9.6%。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增加值5557億元,同比增長12.2%,占北京市GDP比重的 24.2%,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6.8%。
如 今,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領域,中關村企業正在全球科技創新競爭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截至2015年底,中關村共創制發布標準5576 項,其中國際標準207項、國家標準3111項。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告訴記者,隨著“高精尖”產業的發展,中關村持續推出重要的創新成果,也將對北京乃 至中國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和拉動作用,“我們過去是跟隨型的,追趕型的,甚至還提出了‘彎道超車’。但是,在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 在以你難以想象的速度在變化的時候,你去‘彎道超車’追趕別人,跑著跑著發現你追趕的對象不在了。不是它跑得太快,而是它自己倒下了。所以說,對中關村來 說,要搶占制高點,當好發動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