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國家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隨后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系列產業政策展示了積極推進發展集成電路的決 心。北京市作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主要集聚區之一,對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視,率先設立的“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取得良好效果,并逐步形成了 “北設計,南制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格局。不過,任何產業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建立一個具有集聚效應的產業平臺,把一個地區的人才、資源、資金等 要素集中起來,同時給予適當政策服務,是需要仔細考量的。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安俠睿,探討了如何構建適 合IC設計發展的產業環境。
九大平臺,建設全球“芯”創中心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的產業,在信息技術產業中的作用已經成為被廣泛認知。而北京市則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集聚區之一, 全市集成電路企業約有130余家,已經初步形成相對完備的產業鏈條。其中設計業占比最大,約52.8%,涉及領域包括智能卡與金融IC、存儲器、新一代移 動通信、CPU、數字電視、北斗應用等。盡管取得上述成果,但是在整體上依然擺脫不掉國內IC設計企業存在的“小散弱”問題。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將中小設 計企業孵化成為大型以及國際主流企業,進而發揮北京在全國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帶頭作用?
安俠睿表示,中關村集成電路園設立的一大目標,正是針對這一問題,將有助于改善國內設計產業小散弱的現狀。中關村集成電路園由中關村發展集團和 首創集團兩大集團聯手設立,中關村發展集團在產業投資、園區發展、科技金融、區域合作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首創集團則在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房地產方面具 有優勢,兩大集團聯手將更加突顯中關村集成電路園的設立定位——建設全球“芯”創中心,打造集創新、創造、創業等于一體的國際化的集成電路設計專業園區。
具體來說,為了構建泛集成電路設計園,包括智能硬件設計、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中關村集成電路園將建立的九大平臺,包括市場平臺,建立線上線 下的企業宣傳和對接渠道;企業公共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政策、工商、財務、審計、法律財務等服務資源;創新孵化平臺,提供國際化的創新孵化環境及配套服務 資源;專家導師平臺,為行業專家、創業導師服務;生活配套平臺,配套公租房、教育資源、非正式交流場所;此外,還包括科技金融平臺、人力資源平臺、海外對 接平臺、共性技術平臺等。
“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到2017年,高標準做好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項目的開發設計工作,基本完成辦公樓、小型研發樓、孵化器等的設施建設, 使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聚集效應初顯,力爭引進2-3家國際頂尖企業。到2020年是第二階段的目標,聚集以集成電路設計為核心企業近150家,其中大型企業 5到8家,中小企業40-50家,孵化企業100家左右。”安俠睿表示。
14項專屬政策,探索投資孵化模式
雖然中關村集成電路園也將吸引國際頂尖設計企業,歡迎大型IC設計企業的入駐,但是,安俠睿表示,園區所面向的仍然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因此擔負著很大一部分孵化器的作用。
目前國際上孵化器的運營模式主要包括三大類型,物業收入主導型、服務收入主導型和投資收入主導型。其中,物業收入主導型主要依賴土地、房屋的收 入,且需地處繁化地段。我國目前約70%孵化器以物業收入為主。服務收入主導型依靠科研設備及技術實力,為創業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培訓等,進而獲得收 入。投資收入主導型以培育優秀企業為目標,通過股權分享孵化成果,以色列,美國約60%以上孵化器主要以投資收入為主。
“中關村集成電路園未來將探索投資收入的發展模式,為構建某一行業產業鏈,將建立一園一基金,同時通過吸引創新人才與項目,不斷發掘新的增長點。”安俠睿指出。
中關村集成電路園在6月13日召開的創新平臺發布會,發布了14項專屬政策。其中為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特大企業,將給予資金支持 1億元;對設計企業進行流片補貼,首輪流片的企業,按該款產品制作費用的20%或首輪流片費用的20%給予支持。此外,在研發平臺支持方面,將按照收入和 研發認定等級,給予300萬到50萬不等的資金支持;對首次獲得創業投資機構投資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給予不超過總投資額10%的資金支持;在服務平臺支持 方面,將采取整機聯動的方式,采購方為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安全合同金額的20%對企業進行支持,采購方為非中關村示范企業對設計企業支持資金最高500萬 元;在竣工合作方面,對于承接研發軍方項目設計企業給月30%資金支持,最高200萬元。同時對高端人才支持,對申報參評“千人計劃”的對入選者給予 100萬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