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新動力:京津冀“中關村”三駕馬車拉動協同創新

日期:2017-02-23  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
[字體: ]

中關村,北京市重要的科技園區,因其強大的技術能力和經濟發展實力聞名世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后,與之比鄰的天津、河北,也有了自己的“中關村”。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需充分挖掘三地比較優勢,探索在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協同發展、協調發展、共同發展。過去三年,京津冀三地 以北京中關村為人才、科技支撐,努力實現創新資源和產業的對接,走出了一條“由依賴資源投入、規模擴張發展模式轉向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

記者在京津冀“中關村”走訪發現,“協同創新”正在三地落地生根。

北京綠建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綠色建材互聯網產業平臺。2016年初,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綠建寶公司將其運營部門遷到了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沒 想到,僅僅兩個月時間員工就從最初的20多人擴充到80人,月銷售額從100萬元人民幣增長到600萬元,員工收入亦比此前增長了25%。

“銷售業績猛增,得益于運營成本的降低和京津冀三地的合理布局。”綠建寶公司副總經理尹飛告訴記者,現在公司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都有規劃布局。北京是資源地,天津是研發中心,河北是運營中心。

像這樣在京津冀“協同創新”背景下大展拳腳的企業還有很多。天津“中關村”地處濱海新區北塘地區。2016年9月,京津兩市簽訂合作協議,決定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11月,天津北創百聯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落戶園區,成為首家入駐這里的孵化器。

北創百聯聯合創始人呂翔宙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濱海中關村既可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又有比較完善的配套設施,對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有吸引力。“我們這里市場很大,很需要北京的技術輸出。”他希望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優勢,為三地創業者搭建更加高效的創業平臺。

“天津中關村不單是學習、復制北京中關村的功能和疏解北京產業,而是希望在‘將北京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到天津先進制造業研發基地’方面有所作為。”據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理委員會執行主任金東虎介紹,園區揭牌至今,新增注冊企業35家,正在跟蹤的項目60余個。

京津冀協同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資源的協同。而北京中關村,即是京津冀加速實現協同創新的積極探索者和引領者。2014年以來,北京中關村與天津濱海、寶坻,河北曹妃甸、承德、保定、石家莊等地,在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園區鏈建設、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人才資源密集,科技成果豐碩。北京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北京科技創新人才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是一個重大歷史機遇。截至2016年12月,北京中關村企業累計在津冀兩地新設立分公司2709家,設立子公司3140家。

在北京中關村的輻射帶動下,京津冀三地合力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一個以區域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為基礎,通過推動創新要素和產業結構的優化組合,釋放發展潛能,實現區域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