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南寧高位對接中關村推動創新發展

日期:2017-05-04  來源:南寧新聞網-南寧日報
[字體: ]

中關村——中國自主創新的旗幟,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示范區,承載起播撒創新理念的種子,向全中國輻射創新資源、移植創新體系的歷史使命。

南寧——區位優勢突出、生態資源豐富,作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為中關村創新資源轉化找到了新平臺、新出口。以創新驅動之輪實現“彎道超車”的強烈內生需求,更使得南寧成為創新發展的一方沃土。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視察時指出:“建設創新示范基地,要遵循創新發展規律,以高效的政府服務、有機的產業配套、先進的技術支撐,構建富有吸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

自2016年7月24日正式投入運營以來,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就日益成為京桂合作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實施發達地區和后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高位對接、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的成功示范。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就在以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激發南寧乃至廣西創新活力、幫助后發展地區快速構建創新體系等方面形成了有益探索,充分印證了總書記提出的“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的神奇魅力。

厚植土壤

中關村創新基因在南寧沃土生根發芽

創新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南寧作為西部后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更是要靠創新才能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縮小與先進地區發展差距。

然 而,創新絕非無本之木,需要厚植創新土壤。縱觀近些年來南寧創新發展,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在創新思維和創新理念上,與先進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意識 差距;在創新體制機制的構建上,普遍存在著“供給側”與“需求側”對接不暢的頑疾;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則存在著產業規模小、自主創新能力弱、創新人才缺 乏、綜合競爭力弱等諸多問題。

作為后發展西部地區的南寧,如何實現創新引領之路的破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這樣的思路:“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東西部聯動和對口支援等機制來增加科技創新力量,以創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心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

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的建設,正是我市自覺按照五大發展理念要求,以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指示精神,結合南寧自身資源優勢,以創新思維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的大膽破題之舉。

南寧攜手中關村開展區域合作、協同創新的探索,源于自治區主要領導在與北京市領導開展區域合作座談時雙方達成的戰略共識,并快速從藍圖變為現實。雙方的合作,從一開始就猶如珠聯璧合,彼此有“相看兩不厭”之感。

中關村經過多年發展,已被譽為“中國的硅谷”,擁有2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期盼為這些創新資源轉化找到新的平臺和出口。而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歷史使命,更要求中關村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南寧,作為廣西首府、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和我國距東盟國家最近的首府城市,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南寧求創新、盼發展,堅定地走創新之路。

一北一南,一個需要門戶和市場,一個需要人才和技術。雙方都從對方身上找到了突破口。南寧與中關村的“牽手”,完全引入中關村發展理念和標準,植入中關村機制和基因,借以聚勢騰飛、“彎道超車”。

良 好的發展環境,才能催生出創新創業的肥沃土壤。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小東表示:“南寧·中關村平臺的磁場效應正在不斷凸顯。”今年南寧市將主動作 為,借助南寧·中關村平臺不斷推動創新服務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發展,從而成為激發區域創業創新活力、增添區域轉型升級動力的“磁力場”,努力 營造有利于技術、人才創新的生態環境,讓中關村基因在南寧快速落地生根、發芽。

破土而出

合作共贏引來創新要素快速集聚

更適宜的陽光、空氣和土壤讓創新的種子在南寧落地生根,收獲的是合作的果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也強調,“開展區域合作和經濟技術合作,重在互利雙贏。”

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一誕生,就成為南寧市創新因子最活躍的區域,逐步釋放發展新動能。

南 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運營初始,就將戰略定位放在集聚一流的技術、人才、資本、政策等創新資源要素上,旨在打造面向東盟、輻射西南中南的創新創業服務平 臺,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科技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務中心,從而形成廣西和南寧創新發展的良好品牌效應、示范效應、平臺效應和帶動效應。 (下轉2版)

最直接的示范效應,就是創新企業的快速集聚:僅在基地揭牌運營當天,就有12家高新技術創新企業簽約入駐,而短短9個月后,基地已入駐行業重點企業23家、孵化創新團隊23個,同時儲備企業50多家。

創新要素流動到哪里,向哪里集聚,哪里就會占得先機,贏得主動。

創新企業的新理念、新技術,在帶動南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正逐步“發力”。

南南鋁作為南寧市的老牌鋁加工企業,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產品轉型、生產線改造升級已成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的牽線搭橋下,上海明匠智能和南南鋁業從接洽到達成合作意向,不到3個月的時間便擦出了火花。“和過去單純提供設備不同,明匠智能提供的是服務,是一套產業升級和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解決思路。”南南鋁負責人說。

而 進駐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的企業,也正在以創新基地為平臺,為其發揮科技創新溢出效應找到借助“南寧渠道”走向東盟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上海明 匠智能借助南寧走向東盟,斬獲泰國TTC1.2億人民幣訂單;而廣西捷佳潤公司也依托創新平臺,為廣西本土創新企業實現全國創新大賽零突破,今年前兩個月 合同額同比去年翻了一番,計劃掛牌新三板。

南寧攜手中關村建設創新示范基地,已成為后發展地區通過東西部聯動和對口支援等機制增加科技創新力量的一次有益嘗試,更是創新發展理念下區域協同創新與產業合作的一個新典范。

深耕細作

構建富有吸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的建設,并非中關村經驗的簡單復制或直接引進,而是如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以高效的政府服務、有機的產業配套、先進的技術支撐,構建富有吸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目前,一個匯聚了政策、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符合廣西地域特色、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體系,已經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初顯雛形。

在政策方面,良好的創新生態離不開科學的頂層設計。隨著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的運營,日前,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南寧自治區級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為此,南寧打出組合拳,實施八大舉措30項具體措施,為創新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導向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創新人才資源上,南寧市正積極借助中關村智力優勢,轉化為南寧的創新優勢。以中關村為龍頭,一批創新運營體系管理人才、創新領軍人物也紛紛“入邕”,為南寧借力引智提供了源源活水。

在創新資本方面,南寧也加入總規模100億元的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而總規模5億元的南寧明匠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首期1億元也已到位,在幫助企業走向東盟方便發揮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伴 隨著與中關村合作的深化,南寧以基地為平臺,積極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智能制造為主導,以科技服務為關鍵支撐的高端產業體系,帶動南寧新興產業發展, 尤其是以哈工大集團、明匠智能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業和以廣西石墨烯研究院為核心的石墨烯產業異軍突起,將逐步成為南寧市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 擎。

與此同時,創新示范基地也讓南寧加強了與國內各大創新城市以及美國、以色列等國家的協同合作,加速了南寧融入國內國際創新網絡體系,形成協同創新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值 得一提的是,面對以中關村為龍頭的創新企業進駐,南寧市并沒有等著“摘桃子”,而是更加苦練“內功”,為各類創新主體“搭臺唱戲”提供高效服務。近年來, 南寧市不斷打破體制機制障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全區率先突破,在全區率先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提高行政審批效率,一系列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陸 續出臺,助力南寧創新企業“輕裝”上陣,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得到加強。

“讓適宜 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站在邁向未來的新起點上,南寧將進一步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依托創新示范基地的建設,使得創新服務平臺將更加完善、創新 創業生態建設達到一流水平、協同創新合作渠道進一步拓寬,加速南寧市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為加快建設“四個城市”,勇當廣西營造 “三大生態”、實現“兩個建成”的排頭兵提供強大動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