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從上世紀80年代的“電子一條街”至現在園區總面積達488平方公里、形成一區16園格局并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區,中關村無疑是中國創新科技發展的縮影和代表。
英媒稱,讓機器人為模擬的骨折病人做手術看似不可能的事,但在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公司的模擬病房中,該公司研發部副總經理徐進博士對其進行了現場演示。
據路透社5月13日刊登《中關村看得見的創新正成為中國經濟一抹亮色》的報道稱,這是一家位于北京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區的企業。在醫患矛盾突出、醫療費用高昂的中國,這種醫療科技的創新顯然更具備實實在在的現實價值。而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展示中心和園區企業中,創新——這個看起來和聽起來都很遙遠的高大上詞匯,卻通過這些能落地的實際應用讓創新變成伸手可及,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這個機器人是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頸胸腰骶脊柱全節段手術的骨科機器人系統,可減少術中輻射70%以上,提高手術效率20%以上,并具有減少失血量和術中組織創傷等優勢。
“這套設備的應用也讓以前很多醫生手工無法或難以完成的手術借助機器人的幫助成為可能,通過微創手術不僅能減少傷口面積,也大大降低了醫療費用。”徐進稱。
報道稱,從上世紀80年代的“電子一條街”至現在園區總面積達488平方公里、形成一區16園格局并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區,中關村無疑是中國創新科技發展的縮影和代表。包括滴滴出行、美團點評、今日頭條、我買網、OFO共享單車等等,都位列中關村獨角獸企業名單——所謂獨角獸是指估值10億美元以上未上市的企業。
此外,北京舉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時,會議主辦方安排媒體集體采訪中關村科技園,1萬平方米的展廳內集中展示了中關村在人工智能、3D打印、大數據與信息安全、生物健康、節能環保等360多家企業最新最亮、最有前景和最具突破性的前沿創新成果570多項,這顯然也是中國希望向世界展示其科技創新的實力。
記者來到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園林式的工業園區一片郁郁蔥蔥,設計精美的休息涼亭掩隱其中,一路走過不時可以看到足球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的標志,樹邊的林蔭帶也三三兩兩安放著充電樁及正在充電的電動汽車。若不是要去其中的一家企業參觀,或許真以為到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游覽,而這僅僅是中關村一個工業園區的縮影。
報道稱,的確,優良的硬件設施無疑為中關村贏得良好印象分,而政策方面向科技企業的傾斜,北京擁有眾多優質高校的天然資源和得天獨厚的首都光環,以及中央政府力推示范區的政策效應,或許是中關村園區企業能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
據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侯云介紹,高校院所是技術源頭,包括“京校十條”和“京科九條”,鼓勵大學老師成為天使投資人,資金投資于學生創業按照50%給予補貼配套。
報道稱,當中國傳統行業面臨過剩產能的憂慮,并難再承擔拉動中國經濟的動力時,從中關村科技園區走出的企業似乎就是中國經濟再崛起的希望所在。
數據顯示,去年示范區企業對境外直接投資額達248.2億元人民幣,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4.6萬億,實現出口264.6億美元,占北京市出口總額五成以上。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侯云一語概括的正是中關村的核心所在。
![](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7/0519/1495200004657.jpg)
資料圖:北京中關村的創業大街。
【延伸閱讀】中關村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廊坊園揭牌
![](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temp/2017/0516/1494925945388.jpg)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5月16日,中關村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廊坊園揭牌儀式在河北廊坊開發區舉行。
16日,“中關村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廊坊園”揭牌儀式在河北廊坊開發區舉行,“教育部校企合作創新發展聯盟大學生雙創基地”同時揭牌。
據介紹,“中關村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廊坊園”將打造創新型產業服務平臺,依托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樓宇資源,重點引進互聯網科技、文化創意、軍民融合、VR、智能制造、機器人研發、無人機研發等戰略型新興產業。
該園區通過智慧園區平臺系統運營,以互聯網、文化、科技、金融為主體的運營模式,最終建成國家一流的互聯網文化領域內的產業示范園區,打造“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標桿項目。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重點介紹了中關村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一園多基地”的規劃和布局,他說中關村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廊坊園將按照城市產業再造、產城融合、智慧城市、科技創新、互聯網文化產業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理念,通過推進文化科技深入融合,努力打造創新創業平臺、成果展覽交易平臺、產業研發平臺、投融資平臺、國際學術交流平臺。
主辦方介紹,“中關村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廊坊園”的揭牌,是廊坊與中關村全方位合作的重要開端,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強文化科技研發功能和成果轉化基地平臺建設的一次成功實踐,將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向互聯網文化產業轉型,帶動廊坊當地企業借助園區平臺改變和創新盈利模式,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網科技創意產業平臺,打造京津冀文化科技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的“廊坊模式”。
目前已有河北天廣衛星產業園有限公司、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廊坊)天駿智能有限公司、廊坊北航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高新技術企業確定入駐該園區。
16日下午,京津冀烽火文創高層峰會也拉開帷幕,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專家學者就特色小鎮建設、VR產業發展、中關村留學生產業園運營模式等議題發表了演講。
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和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主任劉占文為“中關村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廊坊園”揭牌,廊坊市長陳平和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為“教育部校企合作創新發展聯盟大學生雙創基地”揭牌。
【延伸閱讀】“一帶一路”之中關村產業園:匯聚高端人才 獨角獸企業65家
![](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temp/2017/0513/1494662038414.jpg)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召開。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拓寬對外發展空間的同時,國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在持續推進,積極開創新的經濟增長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是“雙創”號召的典型代表。
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侯云給記者提供了一份中關村“獨角獸”企業榜單。所謂獨角獸企業,指的是成立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2016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131家,總估值達4876億美元;而在這其中,有65家來自中關村,包括小米、樂視體育、阿里音樂、百度外賣、易到用車等。
據介紹,中關村內近2萬家的高新科技企業,在第四代移動通信和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制造先進裝備和工藝、北斗導應用、生物健康等戰略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專利申請近7萬件,獲得專利授權36336件。時至今日,已經有306家企業上市,其中A股上市企業208家,境外上市企業98家。
創新推動經濟發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已經成為了北京經濟發展引擎。2016年,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4.6萬億元,實現出口264.6億美元,占北京市出口總額的五成以上;增加值初步統計為6254.1億元,增長13.3%,占北京市的25.1%,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了39%。
街,經過將近30年的發展,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總面積達到了488平方公里,形成一園16區的格局。如今的中關村已經成為首都跨行政區的高端產業功能區,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
目前,中關村是國內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成長出了聯想的柳傳志、博奧生物的程京、小米科技的雷軍、京東的劉強東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企業家。據統計,中關村聚集海外歸國人才3萬名、外籍從業人員近萬人,吸引超過240個海外研發機構、1274家外資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人才國際化發展的“軟口岸”。
相關資料顯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電子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