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輕資產運營 帶原土移植 解讀中關村軟件園區域協同創新

日期:2017-07-21  來源:中國軟件網
[字體: ]
[摘要]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專業化園區,中關村軟件園充分發揮科技園區建設排頭兵和大信息產業風向標的綜合優勢,以創新的思路、務實的作風、靈活的模式把中關村基因帶原土移植到各個區域,與當地綜合優勢資源嫁接,高效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創新驅動已成為國家核心發展戰略,協同創新是創新驅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軟件園區依托各地建設、運營的園區鏈,帶動產業跨地區構建產業鏈、創新鏈,輸出了高端業態、上游產業、先進平臺,有效地構建了區域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區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在眾多的軟件園區中,中關村軟件園堪稱區域協同創新上的實干派。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專業化園區,中關村軟件園充分發揮科技園區建設排頭兵和大信息產業風向標的綜合優勢,以創新的思路、務實的作風、靈活的模式把中關村基因帶原土移植到各個區域,與當地綜合優勢資源嫁接,高效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移植創新基因,保定牽手中關村
中關村是一面創新的旗幟,中關村正在走出北京、走向全國。中關村軟件園不斷發揮中關村創新引領、輻射帶動作用,2015年4月28日,距離北京140公里的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這是中關村軟件園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棋局中的首個落子。

保定創新中心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區內,京津保創新創業大街南端起點處,是一座建筑面積達6.2萬平方米的“雙子座”辦公載體,總體定位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基地,它的建設和運營承載了兩項重要任務,一是引入中關村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服務、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將創新文化基因植入項目,形成裂變效應,為保定產業升級和轉型發揮示范和促進作用;二是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實施落地做出實踐探索。

在產業聚集方面,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遵循“引高端、搭平臺、建氛圍、做示范”的思路,嚴格按照智能電網、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研發四大產業定位篩選企業,聚集高端要素,目前吸引了阿里巴巴、用友、北京綠建寶、中國網庫、SMC、DB、中國技術交易所、中國信息安全認證中心、天津大學成果轉化基地等知名企業和機構入駐,其中50%的企業和機構來自北京,為保定帶來了諸多人才、技術和資本,保定創新中心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績,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走出去”探索了一條新路,也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打造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探索了新模式,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面旗幟。

背負使命起航 軟件園深耕徐州
在“保定模式”基礎上,中關村軟件園不斷延伸區域協同創新的半徑。2015年10月17日,距離北京600公里的徐州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正式成立,這是中關村在區域城市設立的第一個真正集研發、商業、交流于一體,綜合配套設施齊全,宜業、宜人、宜居的創新綜合體。

徐州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包括創新中心、文化創意園、創新匯,總建筑面積為25.45萬平米,總體定位為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企業總部基地、新興產業聚集地,產業定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文化、科技金融、節能環保、新能源和生物醫藥。中關村軟件園依托當地區位條件、高校資源及產業基礎,圍繞科技企業,把政策、資本、人才、技術創新要素進行市場化配置,與當地區域優勢相結合,整合國際、國內創新創業資源,引領創新創業浪潮,打造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經過中關村軟件園的成功運營,徐州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的“聚集效應”和“吸附效應”成果顯現。中心目前聚集了120多家公共服務機構,科技服務收入年產值達到5.6億元,新型IT服務外包產值占全市68%,各類板塊上市企業占全市總數的21%,聚集了包括甲骨文、華為等全球500強企業,東軟、神州數碼、金蝶等中國軟件百強企業。美國工程院院士裴有康,中國工程院院士吾守爾•斯拉木、劉韻潔等院士領辦的高層次人才企業和歐洲新能源項目企業也接踵而至,徐州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正在成為黃淮地區新地標。
 
延伸協同半徑  南寧創新譜新篇
中關村軟件園的協同半徑仍在延伸,2016年7月24日,中關村創新之花在更廣闊的區域綻放,在距離2300公里之外的廣西首府南寧市,中關村設立的國內首個創新示范基地——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揭牌運營。

項目位于南寧高新區核心區心圩江明月湖半島,三面環水,風光旖旎,毗鄰高校聚集區,由13棟歐式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約為8萬平方米。示范基地的總體定位是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和創新樞紐,是面向東盟合作的橋頭堡和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典范。

依托中關村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南寧•中關村雙創示范基地通過全球范圍內政策、資本、人才、技術四大創新要素的流動和聚集,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及南寧實際,打造以信息技術做支撐、以智能制造與智能裝備為主導、領軍企業集聚的創新生態系統,形成立足南寧、輻射廣西、面向東盟的創新高地。目前示范基地已簽約入駐的企業有46家,包括哈工大機器人項目、上海明匠等行業龍頭企業,以及23家在“雨林空間”孵化的創業企業。先后在園區舉辦了多場硅谷、特拉維夫、赫爾辛基、北京多地視頻同步創新活動,南寧的創新正在與世界創新強國同頻共振。

 隨著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的深入推進,將加快推動中關村的管理運營經驗、產業創新服務、品牌資源等輸出,有利于整合中關村和南寧市創新政策、創新人才、科技金融、技術平臺,形成標準化模式,擴大中關村影響力和輻射力。
 
搶占發展高地  廊坊明珠謀新局
  區域協同創新無止境,中關村軟件園一直在路上。2017年5月16日,廊坊·中關村軟件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正式啟動,標志著具備中關村基因的品牌資源、創新要素、創業精神扎根廊坊,以中關村核心企業為領軍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在廊坊全面落地。

廊坊地處京津冀核心地帶,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廊坊已成為河北推動協同發展戰略的突破口。而由中關村軟件園和廊坊市共建的廊坊·中關村軟件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更是充當了河北推動協同發展戰略的“排頭兵”。

廊坊·中關村軟件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位于廊坊市廣陽區核心區域,總面積近50000平米,是根據國家創新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廊坊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以“帶土移植”的模式,通過中關村優勢創新資源的有效導入,構建符合地域特色、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將廊坊打造為京津冀人才培育與服務高地,京津冀創新創業基地。

在“帶土移植”模式的指引下,廊坊創新基地的產業定位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既立足廊坊、中關村產業基礎和未來發展需求,又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精準聚焦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硬件四大高端產業,致力于建設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地標,力爭通過創新驅動促進廊坊產業整體升級。

對于入駐廊坊基地的重點企業,堅持高門檻的原則:對廊坊市創新發展具有顯著輻射帶動能力的企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具有成長性的大智移云企業;服務于創新生態系統構建的企業。目前已經有百度云、京東眾創、藍卡健康、零度智控、維爾達等多家企業入駐。未來,一座以打造京津冀人才高地、京津冀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為目標的新廊坊將崛起于京津之間。
 
區域協同風潮涌,勇立潮頭競風流。在協同發展的大潮中,中關村軟件園正成為驅動區域協同、助推創新創業的強大動力,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軟件網(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軟件網或昆侖海比(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業、傳播媒體轉載、摘編中國軟件網(http://www.soft6.com)刊登、發布的產品信息及新聞文章,必須按有關規定向本網站載明的相應著作權人支付報酬并在其網站上注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且轉載、摘編不得超過本網站刊登、轉載該信息的范圍;未經本網站的明確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本網站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

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按雙方協議注明作品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昆侖海比(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