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植入中關村基因 孵化“南寧智造”

日期:2017-09-16  來源:南寧新聞網
[字體: ]

只需一部手機、在家輕點鼠標,就能實現水肥一體化智能管理。今年一季度,運用自主研發的“種田神器”,捷佳潤公司訂單額達到去年全年的2倍。捷佳潤的發展,是其所在的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6年7月24日,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在南寧高新區正式揭牌運營。經過一年的創新發展,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重點圍繞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 技術、生命健康產業、科技服務業與中關村進行深度合作,植入中關村文化、基因,將中關村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服務、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引入南 寧,導入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創新資源和高端要素,構建廣西南寧本地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立足區域 一批重點企業進駐集聚效應凸顯

通過構建南寧·中關村協同創新展示中心、中關村信息谷雨林空間國際孵化加速器、創新匯、創新行等平臺,形成立足區域、輻射全球的協同創新網絡。基地已經成 為廣西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并于今年8月被認定為南寧市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型創業孵化基地)。以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為核心區的南寧高新 區,2017年獲批成為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

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引進一批行業重點企業,入駐一批孵化創新團隊,服務超過16家廣西院校,形成了智能制造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生命健康企 業、科技服務企業4個產業微集群。累計舉辦超過16場投融資活動,為企業對接投融資機構100家以上。包括雨林空間國際孵化器在內的4個雙創平臺,累計孵 化數十家企業。

拓寬渠道 “走出去引進來”借梯登高促發展

栽好梧桐樹,為的是引來“金鳳凰”。為提升基地內企業的創新能力,加速基地創新發展,南寧市設立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創新能力提升專項,提升基地創新 服務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支持入駐基地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投入科技經費225萬元。同時,通過舉辦大型產業活動,引導國際、國內龍頭企業技術與廣西企業結 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隨著上海明匠、哈工大機器人智能制造技術導入,南寧本地企業智能化水平得以提升,助推本地企業轉型升級;哈工大參與南寧傳統制造企業技改活動,對接近50家企業并提出技改初步方案。廣西捷佳潤公司引進以色列智能灌溉技術,成功在國內應用40多萬畝農場。

“引進來”則是為了更好地“走出去”。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已與東盟、以色列、德國、美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技術合作交流,拓寬了南寧國際創新合作渠道。

與此同時,基地內企業紛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并結出累累碩果:上海明匠公司借助南寧走向東盟,中標泰國TTC1.2億元人民幣訂單;捷佳潤公司在老撾 瑯勃拉邦、烏多姆賽為客戶提供7萬畝香蕉智能灌溉服務;特飛動力產品已出口到泰國、菲律賓、瑞典、澳大利亞等國家。基地通過引入中關村軟件園人才基地(南 寧)培訓中心、中軟國際建立的“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南寧)”和“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南寧)基地”,培養IT、智能制造專業人才。中軟集團、中關村 軟件園人才基地已與廣西50多所大中專院校簽訂合作協議,為2470名大學生提供實訓崗位。

扶持政策 深化高層次產學研合作釋放活力

接下來,南寧將進一步完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建立有利于協同創新的開放合作機制,推進高層次產學研合作,深化以東盟為重點的“一帶一路”國家創新交流合作,促進國內創新資源向南寧市匯聚,有效促進優秀科技成果到南寧市轉移轉化,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同時,充分發揮“南寧渠道”作用,建立有利于協同創新的開放合作機制,促進國內創新資源向南寧市匯聚,重點支持國家級科研機構、一流大學和科技實力強的大 型企業在邕設立研發和成果轉化機構。深化以東盟為重點的“一帶一路”國家創新交流合作,面向國內外廣泛開展引資引技引智活動,大力引進國內外優勢科技資 源。充分利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等載體,建設面向東盟富有活力的高端產業創新創業基地。

南寧還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級、各類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