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智造大街全長僅有380米,這個彈丸之地卻在開街一年內吸引了國內外88家高新技術企業、368個項目競相入駐,并帶動產值近千億元,一躍成為中國智能制造的創新高地。其秘訣何在?
“秘訣就在于我們的精準服務。”中關村智造大街董事長程靜一語道破玄機。她說,作為智能制造生態服務平臺,我們的主要做法是針對企業在創業創新中遭遇的“痛點”提供“一站式服務”。
中關村智造大街于2016年7月開街,全長380米,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其位于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北京市海淀區,旨在通過構建以硬科技成果產業化為核心的創新型生態鏈社區、打造智能制造資源匯集地,帶動北京市乃至全國智能制造提檔升級,推動我國智能制造向高端化和國際化邁進,探索形成能夠對標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德國“工業4•0”等前沿戰略的中國路徑。
目標宏大,前景廣闊,但挑戰嚴峻。程靜曾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工作,她深知創新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至少要經歷產品設計、技術研發、檢驗檢測、市場推廣等七大難關。成為中關村智造大街的運營方后,程靜果斷提出“北斗七星服務生態”理念,即通過公共服務平臺,最大限度地匯聚政府、資本、品牌、行業、人才等優勢資源,為入駐企業針對“痛點”提供七大鏈條的精準服務,幫助企業不出園區就能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從而降低“雙創”成本,真正做到了“服務帶動創新,創新創造價值”。
北京某企業研發了一款新型模塊化機器人,產品急需在大規模生產前小批量試制部分原型樣品,但能夠生產符合要求產品的大型制造商卻不在本地。中關村智造大街公共服務平臺得知這一信息后,立即安排該企業與大街建立的“快制中心實驗室”取得聯系,使企業7天后即拿到樣品。該企業對此感激不已。
智能制造的產品若想研發成功以及取得入市資格,往往需要經過大量且反復的實驗、檢測、認證。目前開放的商業化實驗室、檢驗檢測機構、標準認證機構存在位置分散、收費較高等弊端,令企業叫苦不迭。
為此,中關村智造大街專門成立了“北斗七星特色實驗室”,并被北京市科委納入“首都科技創新券”開放實驗室。這一實驗室在為入駐企業提供實驗等專業服務的同時,還能幫助企業享受到“首都科技創新券”的政策補貼,使企業大大節省了研發、試制費用。智聯博眾科技公司的工程師王立鵬說,他們研發用于移動支付的e云打印機時就領到了補貼。
中關村智造大街周邊匯聚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外知名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才和技術優勢。
近水樓臺先得月。中關村智造大街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請了專業團隊,為入駐企業提供產品結構設計和外觀設計服務。此外,還與中科院電子所、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合作,隨時根據企業需求提供智能控制、檢測認證、標準制定等專業服務。
“事實上,我們的精準服務是圍繞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的‘保姆式服務’。”中關村智造大街綜合辦公室主任魯揚說,小到一個電器元件,大到為企業解決融資、銷售等難題,我們始終做到精準對接,力爭成為企業的貼心人,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以及“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程靜表示,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中關村智造大街將繼續秉承“服務帶動創新,創新創造價值”的價值追求,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為我國早日建成制造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