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再添科技創新加速新組合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全國各類眾創空間已經超過2300家,與現有25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1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146個國家高新區,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創業服務鏈條和良好的創新生態,在孵企業超過10萬家。
1月18日,北京大河匯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理光軟件研究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中關村舉行,雙方宣布將共同發起成立大河理光創新加速器。據悉,這是跨國公司基于其知識產權專利,首次與中資創投機構的全面跨界合作。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濤在出席簽約儀式致辭時指出,中關村以優化創業創新生態為主線,不斷完善創業創新布局,充分釋放創業創新活力,營造了“大 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中關村的創新創業生態已經呈現出“新服務、新模式、新生態、新概念、新潮流、新文化”的顯著特征,引領我國創新創業的發展 趨勢。
2015年1至10月,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1.9萬家,同比增長22.3%。中關村聚集了創新工場、車庫咖啡、創客空間等創新型孵化器63 家,活躍的天使投資人有1萬多名,創業投資案例和金額占全國40%。在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涌現出一大批領軍型創業企業。 上市公司總數達278家,其中在創業板上市公司數占全國的1/7。千人計劃學者1091名,占全國1/5。以“領軍企業、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資和 創業金融、創業孵化、創新創業文化”等六大要素和“市場、法治、政策”三大環境構成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張濤強調,希望有更多的、像大河創投與理光軟件研究所這樣的投資機構和大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或設立孵化器,或強強聯合,探索合作模式,共同構建 開放共享、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創業孵化生態圈。希望各界朋友與中關村攜手,瞄準全球前沿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與高 端計算、智能機器人與工業控制、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前沿技術領域開展產業化創新,秉承“需求牽引、資本驅動、技術支撐、人才為本”的理念,努力構建中關村在 全球創新中的領先優勢,在下一個五年里,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大河創投創始合伙人劉志碩介紹,大河創投旗下設有多只平行基金,覆蓋天使到A輪項目。基金將立足GP在早期種子階段和天使段已投項目數量和質量 的優勢,在移動互聯、消費升級、智能軟件、文化娛樂、大健康等領域開展投資業務。大河理光創新加速器立足全球化視野,致力于積極推動和提高外資研發機構從 研發到產品化、市場化的轉化速度,在市場的真實環境中快速驗證技術,并探索國際大企業從研發機制到商業轉化機制的模式創新。
湯森路透日前發布的《2015全球創新報告》,通過對比評估科學研究和專利活動,評測了12個技術創新領域的行業領導者。理光集團在信息技術領 域,與三星、IBM、佳能、中國國家電網一起躋身前五。此外,在計算機子領域前五位的創新機構亞洲區中,理光名列第四。理光公司積極努力的技術創新活動已 獲得了全球的認可。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楊梧律師到會祝賀大河理光創新加速器成立。他對知識產權的市場化、商業化發展前景充滿樂觀。
在簽約儀式現場,理光會展O2O大數據服務平臺、基于3D雙目立體視覺的智能監控系統這兩個首批進入大河理光加速器進行孵化的項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植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和中關村創新創業的豐沃土壤,大河理光創新加速器將成為創投公司和國際化大企業跨界合作的全新典范。在促 進理光集團相關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探索新的知識產權市場轉化模式,為理光軟件研究所的研發人員以及利用理光產品技術的相關人士搭建實現夢想的平臺等方面做 出貢獻!
據介紹,理光會展O2O大數據服務平臺,采用強大的理光設備產品線作為基礎設施層的技術支撐(3D攝像機、全景攝像機、傳感器、自拍機、打印 機、超短焦投影儀、投影玻璃等),在無線網絡、數據挖掘和多媒體交互等技術領域,同中科院、北京郵電大學和中央美院等多家研究機構合作,研發多模式數據采 集分析挖掘集成方案,幫助提升參觀者在展會現場的參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