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創新要素與寶坻發展有效融合25家企業已完成簽約注冊。經過兩年多的持續努力,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已經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日前,由中關村管委會、中 關村發展集團和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協同創新、共建共贏——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召開。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總體規劃于2015年8月27日獲天津市政府批準實施,并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項目,被列為天津市“1+11”功能疏解平臺,寫入了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與中關村發展集團簽署協同創新投資基金協議,合作公司正在籌建中。完成了一期6.1平方公里征地工作,排定啟動了一批基礎和 公建配套設施建設。同時,已有國家儀器儀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水上硅谷等25家企業完成簽約注冊,并與800余家企業達成了投資意向。
“寶坻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直接‘點名’的唯一直轄市區縣,與北京、唐山、秦皇島一起被列為京唐秦發展軸四大重要節點。要把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打 造成協同創新的試驗田,同時進一步打造寶坻區完善配套的載體環境、互聯互通的交通環境、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和便利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此次論壇的召開, 標志著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建設駛入了快車道。到2020年,科技城將成為京津冀創新創業的產業集聚區、協同發展的示范區、產城融合的典范。
中關村科技城規劃面積14.5平方公里,建設包括“一帶、三心、七區”。“一帶”即鮑丘河生態廊道;“三心”即創新研發中心、商務服務中心、物流商貿中 心;“七區”即智慧創新產業園區、智慧商務服務區、智慧環保產業園區、智慧能源產業園區、智慧裝備產業園區、智慧物流產業園區和創新生活配套區。
目標:要把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打造成:協同創新的試驗田。通過植入中關村基因,把中關村在創業孵化、科技服務、金融服務、配套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向寶坻 延伸,在寶坻復制、推廣、升級,積極探索一種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低成本、多層次、升級版的科技與經濟相融合的發展路徑。
合作:采取“飛地經濟”模式,推動中關村創新要素與寶坻發展空間的有效融合;在合作內容上,實行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有機銜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高端、高效發展。
發展:一方面充分發揮中關村的品牌效應,吸引京津高端創新要素加速集聚,構筑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科技城的裂變效應,引領、帶動區域整體跨越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