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十二五”教育規劃昨天(21日)正式公布。未來五年,該區將新增16所幼兒園,增加2500個學位,其中,新建小區配套園九成是公辦。
每個街道都有高水平市立園
為緩解入園難,未來五年,東城區將大力普及學前教育,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滿足適齡幼兒入園需求,使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以上。
為實現這個目標,該區將以新建、改擴建、異地重建、恢復辦園等方式,統籌盤活現有園所資源。堅持發展公辦園,扶持民辦園,鼓勵支持街道、單位辦園,主要采取市立園即市級公辦園辦分園的方式,以獎代補發展單位自辦園,政府購買民辦園的服務,街道園與市立園或單位辦的優質園合作辦園,多渠道擴大資源供給,優化資源布局。
五年內,東城區將新建、改擴建16到18所幼兒園,幼兒園的總數達到60所左右,增加新生學位2500個左右。屆時,東城區公辦園數量將占85%以上,新建小區配套園90%為公辦園,全區17個街道每個都有1至2所具有較高辦園水平和社會聲譽的市立園。
目前,該區正考慮建立《單位自辦園、民辦園考核獎勵機制》和《街道園專項補貼機制》,通過多種途徑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給予重點資助,讓他們能夠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民辦園教師在區級評優評先、教師培訓等方面將與公辦園教師享有同等待遇。
新增2至3個學區
按照規劃,東城區將深度推進“學區化”管理,發揮“學校聯盟”、“校區制”、課程資源中心等教育特色品牌優勢,擴大學區建設范圍,增加學區數量,擴大“深度聯盟”規模,探索“校區制”模式。
據了解,東城區將在原有的五個學區基礎上,分期推出2至3個新建學區,如東花市—崇外—前門學區。同時,在原有14對聯盟校的基礎上,逐步新建6至10對聯盟校,如永外地區的一師附小與革新里小學聯盟、培新小學與永生小學聯盟等,這些學校的課表將進行統編統排。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中小學校將組建成新的校區,如匯文校區等。
此外,東城區還要適度建立1至2個義務教育學段銜接的校區,并加強特色實驗室和課程資源基地及所在學校的特色學科建設,以學區為依托,完成3至5個共享課程基地及中心的建設。
有關負責人透露,東花市—崇外—前門學區將于今年成立,年內,學區內的學校將開始試點干部之間的掛職交流。
新建1至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作為國家級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東城區將探索九年一貫制教育經驗,利用優質初中與普通小學聯盟模式,實現軟硬件資源共享,提升小學辦學水平。
目前,新鮮胡同小學已與二中分校聯盟,從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整體構建人才培養模式。一兩年后,有望實現九年一貫制,這意味著新鮮胡同小學學生畢業后,可直升二中分校。工美附中也與藝美小學結成聯盟校,兩校正共同為美術型人才規劃9年的教育培養方式。196中學和北官廳小學則并入了景山學校,在沿用景山學校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教材改革試點。今后,立足于特色人才培養和深厚地域文化,東城區還將新建1至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在探索九年一貫制教育的同時,東城區也在探索不同學段之間的銜接。如二中分校與二中就在嘗試“軟件資源融通、硬件資源共享”的模式,未來,二中分校的部分學生將直升二中。匯文一小與匯文中學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6所學校實行“一長兩校”制
作為東城區開展深度聯盟的一種形式,東城區正在探索“一長兩校”的學校管理模式,實現不同學校軟硬件資源共享,不斷提高均衡發展水平。
從去年至今,該區已有6所學校實行了“一長兩校”制,分別是:二中和二中分校、西中街小學和北新橋小學、史家小學和東四七條小學。其中,除二中和二中分校是優質資源校之間的聯盟外,另外兩組都是優質資源校牽手普通校,以期通過優質資源校的帶動作用,提升普通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為切實縮小校際間的差距,東城區還在嘗試“大年組制”,探索同學段不同學校之間的帶動機制,實施同師、同課、同年級課表聯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