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中關村突破(科學發展 轉變方式)

日期:2011-04-24  來源:人民日報
[字體: ]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之年。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各部門緊緊扭住主題主線,采取各種措施,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生態文明……邁出探索步伐,推出務實舉措,取得了不少新經驗。本報從今日起開設“科學發展 轉變方式”欄目,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行業,派出記者走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讀者講述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我們期待這組報道給各地各行業的改革和發展帶來啟示,增添活力。

  中關村,是北京科學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這里,20年造就“聯想”,10年成就“新浪”,6年成就“百度”,還有更多的奇跡在創造嗎?

  這里,從峰值計算能力全球第一的高性能計算機、云終端網絡計算機,到抗甲流疫苗、抗癌新藥,還有更多的前沿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流水線嗎?

  這里,從信息產業,到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還有更多的新興產業在醞釀嗎?

  回答是肯定的。

  2009年3月,國務院作出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求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發展更快,科學成就更高,產業競爭力更強,能源消耗更少!在中關村,30多所國家重點高等院校、超過150家國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60多家國家工程中心和10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機構,近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在一起追隨夢想。

  今天,讓我們略過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講一講幾個新生兒與中關村創新土壤、創新文化的故事,感受中關村的成長。

  國智恒的“三個難題”,靠什么解決了?

  中關村企業最缺什么?曾經最缺經費,當年科學家手捧高技術,下海倒騰小買賣搞原始積累。今天,中關村依靠科技金融創新,讓高科技企業不差錢!

  呂建光,國智恒電力管理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中關村引進的科技領軍人才。作為北斗衛星系統電力、電信行業授權運營商,國智恒跨領域組合海內外高端人才,成立短短五年已擁有兩項國際領先的技術,其中一項技術可使超高壓電網動態增容5%至20%,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極具潛力。

  但是,燦爛的技術前景,如何跨越暗淡的資金困局,前期大量的科研投入令企業難以為繼,呂建光的房產抵押了,手下管理人員的房產,也開始抵押了……

  是傾家蕩產,還是柳暗花明?呂建光告訴記者,許多高新技術企業都面臨三個難題:不是國有企業,很難得到財政支持;由于是軟資產,拿不到銀行的抵押貸款;由于缺少資金,產業化很困難,利潤受影響,民間資金也進不來。很多有前途的公司,都挺不過資金關,倒了。

  2010年,得益于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舉措,經過“如上市評估”一樣的考察,國智恒獲得了中關村發展集團5000萬元的產業發展支持資金,名叫政府股權投資。國有資本與科技資源一旦對接,徘徊的銀行貸款、風險投資、民間資本立即大膽跟進,國智恒開始進入產業化運作。更妙的是,“扶上馬、送一程”后,政府投資不與企業爭利,企業上市前,可隨時回購股權。

  目前,中關村已為企業融資開辟了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境內外上市、代辦股份轉讓、擔保融資、企業債券和信托計劃、并購重組、信用貸款、信用保險主貿易融資、小額貸款等10條渠道,建立了技術與資本高效對接的6條機制,一個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有機結合的科技金融體系形成并完善,中關村科技金融工作成為北京金融工作的新亮點。

  一個“另類”的研究所,“全球引智”的試驗田

  在北生所,沒有行政主導,沒有長官意志,不搞考核評比,一切回歸科學研究本身,以原創的科學發現為最高追求。

  在中關村的北部,有一棟靜悄悄的紅樓,這里是國內首個完全按照國際慣例組建的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這里沒有行政級別,沒有官員,沒有編制,在所科學家30名,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全部來自全球招聘。人才招聘專家委員會按國際慣例,由包括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23名國際一流生物技術專家組成。這里沒有評比、沒有考核。所長王曉東說,學術空間充分寬松,研究所在基礎設施、科研設備、科研人才具備“國際一流”標準的同時,科研管理也與國際接軌,所長最主要的工作是招人,實驗室主任一律實行5年合同制,課題充分自主,最后接受由國際知名專家組成的科學指導委員會的評估。

  成立僅5年多,北生所已在《科學》、《自然》、《細胞》等雜志上發表16篇高水平論文;24個科學實驗室,涉及癌癥細胞凋亡、病原細菌、干細胞、乙肝病毒等等,涵蓋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領域。

  率先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這個由科技部會同中編辦、發改委、教育部、衛生部、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七部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組建的“另類”研究所,成為中關村“全球引智”的試驗田。

  2011年春,中組部、國家發改委等十余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聯合發布了《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建設“人才智力高度密集、體制機制真正創新、科技創新高度活躍、新興產業高速發展”的國家級人才特區,以13項特殊政策,吸引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到中關村創新創業。

  用UC瀏覽器上網,優視期待手機用戶30億

  那一年,比爾·蓋茨曾說,他的競爭對手,可能就在某個車庫里。這個車庫在中國,在中關村。這個車庫里的“小子”,有UC嗎?

  一鍵導航,極速到達。用手機上網的人,已像熟悉Windows一樣熟悉UC,全球第一大手機瀏覽器,中國創造。

  優視通過突破一系列技術難題,成功降低了手機上網門檻,其首席執行官俞永福說,全球有67億人口,想完成一半地球人上網的夢想,只有移動互聯網才可能,優視期待成為他們的第一選擇。這是一個比當年蓋茨更為宏偉的目標。截至2011年3月,公司已取得用戶超過2億、每月用戶瀏覽量(PV)超過600億的成績,超過Opera Mini、諾基亞等世界知名企業的手機瀏覽器產品。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給了我們企業成長的底氣。UC優視技術總裁梁捷說:“手機網民超3億,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這是我們技術研發的土壤。移動互聯可能是中國IT業自主創新的一次歷史機會。”

  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增長周期剛剛展開,中國企業已成功抓住了先機。2010年10月,國際電信聯盟確定了大唐電信主導的LTE—Advanced和802.16m為新一代移動通信(4G)國際標準。據不完全統計,示范區現有移動互聯網企業1500家,已形成一個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完備的產業體系。

  在中關村,移動互聯網正成為高速成長的又一新興產業集群。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