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關村70余位高新技術人才讀者代表走進人民日報社,參加“人民日報金臺行——中關村高新技術人才人民日報社之行”活動。人民日報社社長張研農、副總編輯米博華、副社長何崇元、秘書長閻曉明等社領導在金臺園會見來賓,副總編輯米博華、秘書長閻曉明及報社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及編輯記者代表與來賓進行了座談交流。
張研農代表編委會和報社全體員工對中關村讀者代表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現在社會已進入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傳統媒體進入全媒體時代,我們不能只報道高新技術,自身也要高度重視和運用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和傳播技術。我們注重兩方面建設,“強魂”和“健體”,既要按照“三貼近”的要求加強內容建設,見證歷史進程,推動時代進步,也要依靠技術來擁有強大的傳播能力和引導能力。他希望大家把對人民日報的意見和建議留下來,幫助人民日報改進工作。
米博華在同來賓座談交流時說:人民日報請進來、走出去,是我們最近一個階段、一個時期辦報思想的一個重要改變。請進來,就是我們請讀者特別是有代表性的讀者到人民日報來和我們零距離接觸;走出去,是我們走到全國各個地方,去進行一些交流活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改變,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今天大家近距離地看到了黨中央機關報是什么樣子,還對我們進一步辦好報紙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議和理念,在此表示感謝。
閻曉明在座談時說,長期以來,人民日報以新聞報道為中關村創造好的輿論環境;中關村也通過自己的科技創新為人民日報社的媒體建設、傳播方式的改變提供了優良的技術條件。他希望這次金臺行能夠給大家帶來不同的感受。
在座談之前,來賓們饒有興致地參觀了人民搜索、人民網、夜班編輯平臺、國際部、評論部,并聽取了鄧亞萍、呂巖松、廖玒、劉磊、楊健等人生動詳細的介紹。大家表示,參加“人民日報金臺行”,零距離感受人民日報社的發展變化,讓人耳目一新。大家還就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民日報的軟實力、如何在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更好地引導輿論場、如何從技術層面擴大人民日報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張研農、米博華、何崇元、閻曉明等與來賓合影
米博華、閻曉明和編輯部、人民網等部門領導與來賓座談交流
人民搜素總裁鄧亞萍介紹即刻頁面
人民網總裁廖玒在人民網新媒體播控中心介紹情況
國際部主任呂巖松介紹國際評論和國外分社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