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西安高新區、成都高新區、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產業發展、創新驅動、產城融合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7月2日至5日,杭州高新區黨委書記張耕率隊赴四地學習考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卓超,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葉澤陪同考察。
在北京中關村,張耕一行先后參觀考察了全國中小企業股權轉讓系統有限公司、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以及創新工場等,并進行座談交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起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2009年3月13日,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求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也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2年中關村示范區實現總收入2.5萬億元,同比增長2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超過3600億元,占北京市GDP比重達到20%。座談中,張耕詳細了解了中關村“一區十六園”的格局以及在鼓勵創新發展方面的政策。在全國中小企業股權轉讓系統有限公司,了解了“新三板”的最新運行情況。
西安高新區展覽館和西安科技大市場,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安高新區規劃面積307平方公里,已經開發完成60平方公里,形成了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西安高新區大力推動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政策創新和環境創新,被國家確定為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6個試點園區之一。而科技大市場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配置、模式創新、政策支持、服務集成,成為科技資源集聚中心和科技服務創新平臺的做法,對我區下一步構建完善的分層孵化體系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在成都高新區大源商務核心區地下空間,張耕一行走進正在建設中的工地,地下一層設置環行車道,便于小型車輛進出,分車道連接到每座樓下停車庫,并采用光導照明系統,將自然光線引入地下;給水、供冷、供電電纜、通信電纜、中水管線等各種管線設置在地下二層綜合管廊內,此舉告別了過去的反復開挖的“馬路拉鏈”模式,匠心獨具。張耕一行還參觀了天府高新視窗、天府軟件園創業場以及軟件園A、B、C、D園區。由老廠房改造的成華區的文化創意公園“東郊記憶”,也成為此次考察的又一亮點。
在武漢,張耕一行先后到東湖高新區管委會、未來科技城和光谷生物城考察調研,聽取了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情況介紹。武漢東湖高新區是我國第二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內智力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全國“新三板”上市擴容的三家試點園區之一,經濟總量、創新實力、管理體制、政策優勢在全國高新區均處于領先位置。參加考察學習的相關部門負責人,結合工作實際,詳細了解了武漢東湖高新區在經濟規模和體制、機構設置、創新能力、人才戰略、產業創新、特色園區等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