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中關村示范區重點圍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支持企業做強做大的戰略目標,著眼于科技創新的完整生命周期,找準政策性金融的定位,激發各類金融資本的活力,整合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類股權投資機構、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多方力量,打造了“一條龍”的金融服務體系,滿足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4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初步形成了“一個基礎、六項機制、十條渠道”的中關村科技金融體系。
中關村科技金融體系
中關村示范區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基礎、六項機制、十條渠道”的中關村科技金融體系。“一個基礎”是指以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以信用促融資,以融資促發展。在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探索建立了技術與資本高校對接的“六項機制”:一是信用激勵機制;二是風險補償機制;三是以股權投資為核心的投保貸聯動機制;四是銀、政、企多方合作機制;五是分階段連續支持機制;六是市場選擇聚焦重點機制。“十條渠道”包括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境內外上市、代辦股份轉讓、擔保融資、企業債券和信托計劃、并購重組、信用貸款、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小額貸款。
以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實施企業信用培育工程,建設“信用首善之區”。
信用體系建設
1.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大力開展信用宣傳和培育。2003年成立了全國首家信用自律組織——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
2.鼓勵企業使用信用產品,建立信用記錄。在公共政策中疊加了對企業信用的要求,并鼓勵銀行、擔保等在信貸評審中使用企業信用報告。
3.建立信用激勵機制。實施企業信用星級評定計劃,對于信用等級越高的企業,給予貸款貼息的比例越大。
4.實施以企業信用為基礎的中小企業融資解決方案和企業信用培育雙百工程,引導金融機構為信用良好企業提供優質融資服務,體現企業信用價值。
5.7月1日,《中關村信用促進會三年行動綱要(2014-2016)》正式對外發布。《綱要》在擴大企業信用規模、提升機構信用服務能力、增強協會對外輻射帶動作用等方面確立了階段性發展目標,成為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試點的重要探索。對于更好地發揮信用信息作用,支持有信用的企業融資發展,從而帶動就業、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增強市場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種子期
政策性金融和天使投資
中關村多措并舉幫助企業解決“首貸難”:“零信貸”、展翼計劃、車庫咖啡創業卡等。
中關村成為我國創業天使投資最活躍的區域,持續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潮流。中關村天使投資進一步組織化,出現了一批活躍的天使投資人和連續的創業者。新的創業服務業快速發展,涌現出了“車庫咖啡”、“創新工場”、“聯想之星”等多種創業服務模式。2014年6月6日,國內首家公益性天使培訓項目天使成長營在中關村開營。6月12日,全國首個創業服務集聚區在中關村揭牌。
初創期
政府創業引導基金
中關村通過與優秀創投機構的合作,建立了政府引導資金通過市場機制篩選高成長企業的支持方式,充分發揮了“市場選擇”的決定性作用,初步建立了促進產業發展的創業投資基金體系,有效推動了各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中關村參與設立的創投基金通過對創新創業企業的投資支持,在借力優秀合作機構管理經驗和各方面資源要素的情況下,有效提高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積極促進了優秀人才的引入和聚集。企業接受投資后在總收入、所得稅及就業人數方面均獲得較大程度的增長。目前中關村參與設立的創投基金承諾出資總規模是中關村政府創業投資引導承諾出資總額的近18倍,財政資金引導社會民間資本的放大效果突出。
成長期
中小型銀行服務
風險投資和場外股權交易市場
全面實施企業信用培育工程、科技擔保融資服務工程、信貸專營機構培育工程、科技信貸創新工程、風險補償機制搭建工程、銀企交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等六大融資服務工程,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緩解企業貸款難題。中關村多年探索的中小微型科技企業金融服務新模式,是破解科技型企業“貸款難”的成功范例。(瞪羚計劃、小額貸款風險保證保險等。)
成熟期
大中型銀行信貸、上市融資和并購重組
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創新發展,在資本市場中“中關村板塊”效應不斷增強。企業并購重組活躍,一批企業借助并購重組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