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中關村法庭作為本市首家主審知產案的派出法庭掛牌成立](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9/299C9E3CFAB2453B3FA4B348BF1C9A69.jpg)
2013年4月26日,中關村法庭作為本市首家主審知產案的派出法庭掛牌成立 法院供圖
毗鄰海龍大廈,緊挨著新中關購物商城的海淀中關村法庭并不難找。從副庭長李穎的辦公室向外眺望,就能看到層層疊疊的大樓和冠名樓宇上響亮的企業字號—新東 方、騰訊、聯想、小米……這里是北京乃至中國教育、互聯網、新媒體的聚集地,隨之而來的一大部分官司,也是這些領域產生的“高精尖”范疇的案件。
此外,中關村地區普通居民的婚姻等民事案件也在這個法庭審理,對于差異兩極化的當事人,李穎說,作為法官,他們所持的信念就是守住法律最基本的底線。
名人糾紛
審“崔方大戰” 庭前耗時6個月
2006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時代的博客元年,當年第一起博客名譽權侵權案便是在海淀法院審理的。
當時,中關村法庭尚未成立,經歷過案件始末的李穎目前已是中關村法庭的副庭長。這些年,經手過無數博客官司的李穎對此類案件已駕輕就熟。
今年,她帶隊的法庭接手了一宗因原、被告的名頭而備受關注的案件,那便是方舟子和崔永元的名譽侵權官司。
一說起這個案子,李穎印象最深的是開庭前的程序:“這個案子證據實在太多了,庭前交換證據的次數就四五次,此后被告方又延長舉證期限3次,再后來被告方提起反訴,然后又要反訴答辯,案件總共延時了6個月……”
像這類明星名人案件,在中關村法庭屢見不鮮。
“尤其是名人,一方面他們要通過媒介發出觀點以樹立自己的公眾形象,另一方面,他們本身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觀點不同時,就較易發生相互攻擊,所以名譽權糾紛在名人中頻發是很正常的。名人維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對公眾表示自己的態度。”
李穎說,通常案件到了法庭,法官基本只和當事人的代理律師聯系,并不直接接觸當事人。而當審理較易引發社會關注的明星名人糾紛案時,法官則盡 量不去關注網上和媒體的評論,“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下,依據證據和法律事實去裁判案件,這是我所理解的法律底線。”李穎補充道,即不管當事人的身份地位 和背景,法官始終要有“依法公平裁判”的信念。
對待“崔方大戰”,李穎說她的態度與審普通案子沒什么不同,唯一就是這個案子涉及的證據太多,判決書恐怕就要寫上幾萬字。
知產先鋒
斷知產侵權 成法庭主要業務
2013年4月26日,本市首家以審知識產權案件為主的派出法庭—中關村法庭掛牌成立。除受理侵犯著作權、侵犯商標權、不正當競爭等傳統知產案外,法庭還受理涉及媒體、網絡侵權等人格權案。另外,中關村街道轄區的部分傳統民事案件也在該法庭審理。
除名人明星,中關村法庭面對的一大部分當事人是高知分子。2013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文化藝術騎士勛章”的作家徐星在中關村法庭起訴新浪侵權。
徐星在接受采訪時說,其在七八年前便發現自己的處女作小說在新浪上被免費下載。2013年初,其更是發現新浪愛問竟提供了4個下載渠道。在交涉無果后,他自費做了92頁的證據保全。
在起訴中,徐星向新浪索賠30萬元并要求賠禮道歉。最終海淀法院判決新浪賠償經濟損失5000元,合理支出5000元。
對于這個案子,李穎介紹說,徐星認為被侵權的作品知名度較高,知識分子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需求度也比較高,這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在我國,目前網絡侵權賠償數額并不高,而著作權作為財產權而不是人身權,即便權利被侵犯也無法要求侵權者賠禮道歉。
對此,法官在判決時也解釋給徐星的代理律師,判決后,徐星沒有上訴,但從反饋來看,他認為賠償的力度太小了。
李穎說,類似于徐星這類當事人,他們對案件的理解可能會相對簡單,而其他方面專業化的知識儲備又使得他們可能不會完全站在法律的方面去考慮問題。
法官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就必須注意方式方法,力爭做到“用道理服人”,如果做不到完全說服,法官還是會依據法律規定進行判決,這與高知們的學術成就或聲望沒關系。
率先改革
常規案判決 庭院長不再審核
除高知和名人官司,中關村地區普通老百姓的官司也不少。這些官司涉及的情節可能并不復雜,但不少官司背后都有故事。
李穎說,就在記者采訪前不久,一位家住中關村的老大爺因在網上被詐騙集團騙走了幾萬元“棺材本”,目前生活困難,急著想把錢追回來。雖然案子已由警方負責,但因尚無下落,老人堅持要起訴網站。
法官多番勸說,告訴老人起訴網站的要求不會獲得法院支持,但老人仍舊很執著,甚至在開庭前,幾次到法庭門口下跪求法院做主。
當時主審法官正在休假,聽說這個情況,立馬趕回法庭給老人做工作。在多番勸說之下,老人離開了法庭。之后,法官根據規定,減免了老人的訴訟費。
“對于困難的當事人,法官能幫的一定幫。”李穎說,但與此同時,她始終強調,法律必須有一條堅守的底線,那就是依據法律規定辦事,不被當事人的身份動搖,也不受其他舉動的“綁架”和影響。
在中關村法庭,常規案件已實現了法官獨立審判,裁判文書由主審法官獨立簽發,不再由庭長、院長審核。
疑難復雜案件,法庭注意充分合議,鼓勵成員獨立發表意見,做到讓審判長對主持庭審、判決書制作等負主要責任,合議庭其他成員對本人評議意見負責,增強法官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
只有遇到疑難復雜、敏感、合議庭分歧大的案件,才由庭長或院長審核。這樣,既能促使法官積極動腦解決問題,也能最大限度穩妥推進和適應司法改革,不致產生大問題。
發司法建議 將審判職能延伸
去年,中關村法庭審理的案件中,不少是疑難復雜的新型案件。如某App軟件公司侵犯央視20多套節目和奧運直播權的不正當競爭案;“我是歌手”、“最強大腦”等熱播電視綜藝節目侵犯著作權案。
不少熱播節目,法官在接手案件前并未關注,但為辦案需要,總會先查找視頻補課。
曾主審“最強大腦”案的法官就在審案前刻意惡補了一下節目內容,“就是要看看這類侵權高發節目到底有多好看……”
這類前端案件審判僅僅是法官們工作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延伸審判職能。如對一些法律空白的部分提出司法建議,督促企業整改,以保證行業內的規范。
小米應用商店提供侵權應用程序下載被訴,結案后法庭給小米公司提出司法建議,小米公司回函表示很快就撤銷了侵權欄目;法庭也曾給中國互聯網中心提出司法建議,其積極改變限制注冊域名的注冊規則,注重與法院在審案件相銜接,這些都體現了法庭對社會管理創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