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支持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2013年9月 30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2014年2月26日考察北京工作時重要講話、2014年8月18日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重要講話和中 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大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力度,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12月3日,國務院常務 會議充分肯定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取得的成效,部署在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中關村為全國創新驅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一、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
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興起的歷史機遇,通過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創造新的增長點,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顯著提升。2014年1-10月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19.0%(預計全年企業總收入超過3.5億元,同比增長17%); 實繳稅費1468.1億元,同比增長29.2%;實現利潤總額1931.6億元,同比增長36.9%;實現人均收入149.5萬元,同比增長14.2%。 萬元增加值能耗0.08噸標煤,約是同期北京市水平的1/5五分之一,全國水平的1/10十分之一。
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著眼于破除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深化落實國家一系列先行先試改革政策試點,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積累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一)中關村試點政策推向全國。2014年12月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充分肯定在中關村先行先試的金融、財稅、人才激勵、科研經費等促進科技創新一 系列政策取得的積極成效,部署在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將6項政策在全國范圍推廣實施,將4項政策推廣至所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 合試驗區和綿陽科技城。同時決定在中關村開展鼓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支持設立適應科技企業特點和需求的保稅倉庫等新的政策試點。
(二)深化實施“1+6”、“新四條”相關政策試點。深化實施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全國20家中央級事業單位被確定為試點單位,中關村有11家。進一步深化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試點,實施新的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
(三)新承擔一批國家先行先試改革試點。在國家部委支持下,新承擔了一批先行先試政策試點。包括:為外籍人才90天內完成“綠卡”審批的特殊政策,成立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心支局),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創新試點,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結匯管理 方式改革試點,進境動植物生物材料檢驗檢疫改革試點,建設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率先開展全國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試點,運用保險補償機制鼓勵企業開 展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和推廣應用,新一期的中關村現代服務業試點,支持中關村創新發展的新一輪商事制度改革措施。
(四)深入開展市級改革政 策創新。深入推進科技教育體制改革,著眼于破除高校和科研機構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加快推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協同創新若干意見(試 行)》(簡稱“京校十條”)和《加快推進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若干意見(試行)》(簡稱“京科九條”)及其實施細則出臺實施,同時在新技術新產 品政府采購和推廣應用、促進知識產權和標準化服務業發展、設立創業孵化集聚區、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生物醫藥企業特殊物品出入境審批等方面,在中關村推行一 系列改革措施。
三、經濟結構優化凸顯新特征
圍繞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目標要求,以創新驅動 引領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促進產業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發展。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和現代服務業試點,出臺支持 集成電路、大數據、軟件和互聯網、智能硬件、生物和健康、節能環保等產業新興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組建30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推動成立中關村 智能硬件產業聯盟等十余家產業聯盟。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領軍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局面。
2014年1-10 月,中關村重點發展的下一代互聯網等6大優勢產業集群和集成電路等4大潛力產業集群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1.75萬億元,占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的 比重達67.9%,其中,移動互聯網產業集群總收入5242.9億元、同比增長39.4%。現代服務業總收入1.64萬億元,占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 的63.8%。
目前,中關村高端產業引領發展呈現三大特征:一是互聯網和大數據促進各行業特別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前沿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不斷催生新興產業。創造了新需求,增加了新價值。三是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產業占據“微笑曲線”兩端。
四、加快形成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促進形成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支持培育車庫咖啡、36氪、創新工場等一大批創新型孵化器發展,逐步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 理體系,創新型孵化器已達27家,2014年新增入孵企業5972家。培育產業技術聯盟110余家、行業協會組織60余家。實施中關村“創業中國”引領工 程,金種子工程等創業支持計劃,發揮創新型孵化器平臺功能,支持高校科技人員及大學生創業,支持初創期企業快速成長。全力推進“一城三街”(即中關村軟件 城、創業孵化一條街、科技金融一條街、知識產權和標準化一條街)建設,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良好環境。
2014年中關村創業活動空前活躍,新創 辦企業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預計全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突破1萬家。高校成為創業者的大本營。形成了“90后”創業者、“創業系”、“連續創業者”三支創業 大軍;大三學生創業形成的“中關村21歲現象”引發社會關注。天使投資人、創新型孵化器及創客組織共同構成中關村創業新生態。
五、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以協同創新引領協同發展,著力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聚焦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區、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張承生態經濟區 等4個戰略合作功能區, 深入津冀8個地市(區)和千余家中關村企業開展創新資源、合作需求調研,初步編制中關村服務京津冀區域創新合作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天津濱海與 中關村科技園共建方案。
發揮產業聯盟和行業領軍企業的作用,謀劃打造以“中關村數據研發服務—張家口、承德數據存儲—天津數據裝備制造”為主線的“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即在北京建設云計算創業孵化機構,在張北布局云中心與云服務平臺,在天津布局工業設計、3D打印與智能制造產業。
探索以“公司+基金”的方式,搭建市場化的運營服務平臺,引導創新資源高效流動和新興產業合作布局。支持中關村企業在寶坻、石家莊、保定、秦皇島等地區 共建園區或特色產業基地。據不完全統計,中關村企業已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超過1000家,在天津設立分支機構超過500家。
六、全面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
在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和有關部委支持下,深化金融政策創新,落實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各項任務。 推出“展翼計劃”、“零信貸”、“普惠保”等專項金融服務產品,設立中關村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和中關村小微企業債務性融資機構風險補貼支持資金,開 展中關村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和商業承兌匯票融資試點。建設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平臺,為100余家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平臺服務300余萬次;中關村數海 大數據交易平臺開始運營,數據調用突破20億次;構建中關村百千萬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吸納帶動社會資金向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 會員達到4900家,累計提供各類信用產品1.9萬余份;中關村擔保公司累計為企業提供約1200億元擔保融資、融資放大15倍。
2014年 前三季度全市中資銀行向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累計發放貸款2838.8億元,同比增長100.9%。目前已有19家銀行在中關村設立了近50家信貸專營機構 或特色支行,民間機構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積極推進。截至2014年底,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達252家,IPO融資總額累計超過2200億元。2014年前三 季度中關村地區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和披露的投資金額均占全國40%以上。
七、加快推進人才特區建設
按照中央組織部等部門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部署,落實全部13項特殊政策,進一步研究提出《關于深化中關村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措施》,正報請中央人才工作 協調小組審議。加大領軍人才引進力度,重點支持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曉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等專家及團隊研發轉化前沿技術。不斷加 強人才服務,拓寬中關村企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審政策適用范圍,深入推進“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建設,新提供人才公租房1.3萬余套。目前,示范 區聚集留學歸國人員逾1.8萬人,外籍從業人員逾9000人,“千人計劃”入選者874名、占全國1/5。
八、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
堅持全球視野,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搶占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面向全球發掘了重組人血清白蛋白、腦干膠質瘤突變基因、摩擦電納米發電機、三維感知、嵌入式 FPGA芯片等大批前沿技術項目,加速推動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納米纖維膜材料、量子通信等科技創新成果在中關村轉化落地。
積極支持企業走 出去。百度設立了硅谷“深度學習研究院”,引進國際人工智能領域權威學者吳恩達擔任首席科學家,并大力拓展海外搜索引擎市場;聯想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 商,收購了IBM的x86服務器業務和摩托羅拉移動手機業務;京東和新浪微博等公司在美國上市,境外上市公司達95家;小米引進原谷歌全球副總裁雨果?巴 拉擔任國際化業務副總裁,在10余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產品,預計全年海內外營業收入突破700億元。目前,中關村企業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560多家,累計創 制國際標準144項,在全球4G通信、移動互聯網、高端顯示等領域逐步掌握話語權。
九、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5年中關村示范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新時期首都城市 戰略定位,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探索全面創新改革,謀劃“十三五”發展大計,努力推動示范區創新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敢于擔當, 堅持在全球坐標系中找定位。堅持全球視野,在全球坐標系中找定位,整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積極搶占全球科技經濟競爭制高點,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前 沿陣地,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落實好承辦國際科技園區協會(IASP)2015年會等工作,擴大國際科技合作。
(二)敢為天下先,當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田。配合中央國家有關部門加強改革頂層設計,積極承擔國家支持中關村新一輪的試點政策,探索在中關村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點。落實國務院同意在中關村開展的新的試點政策。
(三)把握時代特征,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重大機遇,聚焦高端產業發展,持續引領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潮流,通過前沿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發揮中關村的產業優勢,實施“互聯網跨界融合引領工程”。
(四)以重大試點工程為抓手,優化創業生態系統。實施中關村“創業中國”引領工程,推動創業服務新業態快速發展。發揮創新型孵化器的示范引領作用,支持 高校科技人員及大學生創業,鼓勵和支持領軍企業搭建創業孵化開放平臺,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加快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創業中心。完善人才特區試點政 策。加快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加快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
(五)以協同創新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出臺實施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共建方案。推動成立開發建設主體和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基金。推進“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建設。編制實施《中關村示范區服務京津冀區域創新合作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