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中關村樣本:審批流程從“串聯”到“并聯”

日期:2015-04-29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

“副科長、科長、副處長、處長,一單3000萬美元的并購項目,到我這里至少要4個簽字。”一位市級外匯局官員告訴記者。

  這是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參與境外并購時都要走過的流程。從發改委立項,到商務部門核準,到外匯局審批,最后到銀行換匯,整個流程順利的話也要三四個月時間。

  不過,在北京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拿到并購款項的時間已經被壓縮到一周之內。

  中關村是國內第一個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改革試點。作為直接投資領域一項重要的外匯管理改革,目前該試點辦法已經拓展到東北地區的裝備制造業以及服務外包等特殊行業,有望進一步放開,成為普惠政策。

  近日,記者探訪中關村試點,剖析試點政策背后的故事。

  審批簡化:企業“走出去”的關鍵

  表面看來,企業參與海外并購所走的審批流程,只是一個時間成本的問題,但實際上卻是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有沒有機會“走出去”的關鍵。

  大型境外并購投資是實現“走出去”的重要途徑。在這一過程中,資本的輸出一方面可以緩解目前國內較大的外匯儲備壓力,另一方面將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國內第一個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改革試點,自2014年1月起正式實施。試點方案的核心是,在不改變現行對外投資整體框架的前提下,對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流程進行簡化。

  具體而言,外匯局對中關村管委會認定的有境外并購需求的企業核定一個合理的前期費用額度,由企業用于并購談判和支付,企業仍需辦理境外投資審批,待取得商務部門批準后再辦理外匯登記。

  審批流程從“串聯”到“并聯”

  恒泰艾普300157石油天然氣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300157.SZ,下稱“恒泰艾普”)位于中關村海淀園內,是第一批參與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改革試點的企業。

  這是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主營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并為石油石化行業提供解決方案。截至2014年末該公司總資產30.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495萬元。

  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陳亞君告訴本報記者,2014年9月,恒泰艾普想要用自有資金收購一家英屬企業100%的股權,總共需要約9000萬美元,第一次支付就要1700萬美元。

  按照此前流程,陳亞君需要先到北京市發改委立項審批(1000萬美元以下無需立項),這需要約2個月時間;然后到商務部門獲取境外投資核準,大約1個月;拿到商務部門核準之后,再到外匯管理局進行外匯登記,最后到銀行換匯。

  “企業和客戶簽約之后,往往5~7個工作日內就要付款,而這套流程跑下來就將近半年,如果不能按時付款,不光要承擔巨額的違約金,項目也可能泡湯。”她說。

  不過,當企業得知中關村的境外并購外匯管理試點方案后,情況有了轉機。3天后,首付款項已經匯出。

  按照試點辦法,企業有境外并購的意圖后,需要到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確認,憑借書面的確認文件,就可以先到外匯局辦理外匯登記。隨后,企業自主開展并購談判和簽約,需要支付并購款項的時候,拿外匯局的憑證,就可以去銀行辦理資金跨境匯出。

  北京外匯管理部資本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試點的方案就是將過去的“串聯”改成了“并聯”,在流程上進行調整,但管理體制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之后,企業再去發改委、商務部門核準或備案,再到外匯局登記。如果規定期限沒有通過核準,款項需要追回。

   “都知道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在簽合同的時候,律師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款項什么時候能到。好的標的并不多,競爭非常激烈,時間往往決定一個企業是否能夠搶 占先機。”陳亞君說,在過去,企業為了爭取時間,稍微有一點合作意向就開始立項、報批,但實際上在國際談判中,變數非常大,最終能否順利簽約都是未知。

  對于境外并購外匯管理試點改革,陳亞君表示,對企業而言,不僅僅是節約了時間成本,實際上是企業有沒有機會“走出去”的問題。

  加強事后監管

  對于外匯局來說,以前是要看到商務部門的核準才批準放款,但現在是先放款,再看核準。雖然在審批環節上有所放寬,但所承擔的責任大了,對于風險的防控和監管要更為主動。

  上述北京外匯管理部資本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首先,對參與的企業給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在中關村的企業必須具有“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并讓中關村企業所在園區的管委會參與進來,對企業的資質進行評估,并對項目完成的進度進行監督。

  此外,通過系統數據的采集,對資金的使用和流向進行實時監控。比如,企業進行跨境并購的外匯登記后,什么時候開戶、錢什么時候入賬、什么時候到境外,這些信息“T+1”也就是第二天,就能夠通過商業銀行的系統,報送外匯局系統,對企業資金流向進行實時監控。

  截至2015年3月底,北京外匯管理部已辦理6筆并購試點業務,6家試點企業外匯登記金額合計1.62億美元,已匯出并購資金約4697萬美元。

  據了解,目前,6家試點企業中,有5家已經在事后拿到商務部門的核準,另外1家也在流程辦理中。

  助力“走出去”

  中國企業“走出去”進入黃金期,但“走出去”的前提是幫助企業打通審批的通道。

  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交易創歷史新高,交易數達272宗,比2013年增長36%,交易金額達到569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民營企業和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明顯提高。

  上述北京外匯管理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試點政策僅在中關村海淀園內進行,未來會進一步拓展到其他園區。與此同時,試點企業的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記者獲悉,目前中關村境外并購的試點政策已經在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及部分服務外包行業擴展開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