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二十年成就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獨立展區,一個神奇的時空隧道徐徐向人們展開。約6米長的通道兩側,一系列珍貴的“科技古董”登臺亮相——上世紀80年代初使用的總機話務臺、上世紀80年代制造的中文鉛字打印機……
在這里,還能看到一系列珍貴的文本和圖片材料:聯想集團的前身——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的照片;上世紀出版的《希望的火光——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調查》一書……
而這里的一系列最新的科技成果更令人振奮:中關村龍芯、TD-SCDMA等重大創新成果打破了我國在高端技術和重大標準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中關村有數百項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應用于北京奧運會……中關村不斷引領產業創新,實現了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
“科技的創新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通過將20年前的老產品與現在自主研發新產品的對比,可以看到中關村經過20多年的創新發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突出成就。”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表示。
在這些展品附近的墻壁上,人們可以看到中關村經歷的幾個發展階段:1981-1988年,是突破束縛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時期;1988-1999年,是勇開先河的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時期;1999-2009年,是加快發展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時期;2009年至今,是示范引領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時期。
走過通道,一道巨大的弧形寬屏顯示屏迎面滾動播放著今天中關村取得的成績:2011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實現總收入1.96萬億元,占全國高新區的1/7,近10年來年均增長超過25%。目前,中關村共引進中央“千人計劃”人才490人,占全國的21.6%。中關村也成長出以百度公司李彥宏、博奧生物程京、科興生物尹衛東、碧水源文劍平、創新工場李開復等為代表的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
“‘十二五’時期,中關村示范區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015年,中關村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經濟規模再上一個新臺階,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楊建華表示。
走出中關村示范區展區,一個聲音依然在記者耳邊回響:“作為我國第一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中關村目前擁有近2萬家高科技企業,其中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648家,上市公司218家……”回頭望去,中關村示范區展區上“整合資源、先行先試、輻射帶動、示范引領”16個字十分醒目,這16個字揭示了中關村始終引領發展的秘訣,也展示了敢為天下先的中關村人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