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涵蓋中關村(000931,股吧)30年的發展歷程、政策發布、創新點總結等多個亮點的《創新中關村—見證中關村改革創新歷程(1981—2012 年)》(簡稱《創新中關村》)正式出版。
該書由中關村管委會編著,按照編年體進行編寫,即按年、月、日順序記載歷史事實,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組織和管理創新、創業服務創 新、科技金融創新、知識產權和標準化創新等5部分;下篇則是技術和產品創新等。全書約70 余萬字,配有150 余幅插圖。
![《創新中關村—見證中關村示范改革創新歷程(1981-2012)》一書正式出版 千龍網記者 賈竹 攝](http://i5.hexunimg.cn/2014-10-23/169629952.jpg)
值得關注的是,該書涵蓋了中關村的30多年發展的全部歷程,并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范圍內的海淀園、昌平園、豐臺園、大興—亦莊園等“一區十六園”記述其中。
據中關村管委會研究室副主任王錦介紹,書中所收錄的資料主要以《北京志? 中關村科技園區志》、《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志資料長編》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年鑒》等為基本素材。收錄時限是:1981 年1 月至1988 年4 月,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時期;1988 年5 月至1999 年5 月,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時期;1999 年6 月至2009年2 月,中關村科技園區時期;2009 年3 月至2012 年12 月,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時期。
從科技人員 “下海”辦企業起步,中關村初步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的“電子一條街”,經歷了北京市新科技產業試驗區、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三個發展階 段后,中關村如今已經成為我國最活躍的科技創新創業中心。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第一主任,原北京市副市長胡昭廣說:“經過30年的風風雨雨,如今的 中關村早已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一個品牌,是創新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