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加油站
這是倫敦車庫邊再常見不過的場景,但這里與眾不同——加入油罐的都是處理過的“地溝油”,它們來自當地的餐館、酒吧和咖啡廳。
這個位于倫敦南華克區的一個鐵路橋下的油廠利用炸過魚和薯條的油來生產燃油,這樣具有商業規模的公司在倫敦只有兩家。目前,Uptown每周用“地溝油”生產的生物燃料已達2.5萬-3萬公升。
Uptown的老板奈杰爾·杰維森、約翰·厄普頓和詹森·阿斯基伍德說,他們不僅利用當地資源解決了城市最緊迫的環境問題,同時還賺滿了腰包。
和中國一樣,英國也面臨著地溝油的煩惱——僅僅餐飲業每年就要產生5000萬-9000萬公升地溝油,如果加上家庭的產生量,數目會更大。盡管早在2004年英國就有法令要求餐飲業必須“負責任”地丟棄廢油,但是大量的廢油還是被倒入下水道,造成堵塞并引起洪水,氣味難聞,老鼠遍行。
“我們每年清理55000次堵塞,其中大多數都是由于油污導致的,大概要花費1200萬英鎊(1.19億人民幣),除了人的糞便和廁紙,什么都倒入下水道,我們稱之為‘虐待下水道’。”泰晤士水務分管倫敦供水和污水處理的發言人西蒙·埃文斯解釋說。
倫敦還面臨清潔空氣的壓力。2011年6月份,英國政府稱可能到2025年才能完成歐盟2015年的空氣質量目標。如果明年8月份英國超過了歐盟的污染限制,還可能受到國際奧委會超過1.75億英鎊的罰款。此外,英國政府還決定到2025和2050年分別減少相對于1990年水平50%和80%的碳排放,這都是些非常緊迫的挑戰。Uptown這樣的小生物燃料公司能夠幫上忙嗎?
事實上,他們確實可以幫忙。
奈杰爾·杰維森拿著兩只裝著液體的試管,一只渾濁,一只清澈。“想一想,你車子燒的油曾經炸過薯條,是不是很有滿足感?”
這是一個很好的廣告,他的顧客似乎也確信這一點。“一切都非常好——油價低了,對我生活的環境有利,對我的引擎也有利。”出租車司機馬克·仁肖說。“我一向熱衷于綠色的產品,自從我來到這里加油,就沒有去過其他加油站了。”另一位司機補充道。
“地溝油”大生意
在經手生物燃料公司之前,杰維森開了20年餐飲公司,和同伴創辦Uptown油廠后,他發現,商機終于來了。
早期,Uptown油廠產量很低,每周才生產50公升來供自己的汽車使用,現在產量已經達到了五萬公升了。
回收后的油經過Uptown的一系列處理后,除了主要產品可直接供車輛使用外,副產品也可以銷售。比如甘油可用于制作肥皂。油的儲存罐、紙板和塑料都被送到一個叫做“更綠的世界”的公司來將它們變為包裝用品。
在城市的另一端,倫敦北部的恩菲爾德,坐落著“Pure Fuels”——倫敦另一家加工“炸薯條油”的公司。它只有兩個人經營,每周產量5000-10000公升。
Pure Fuels的老板直接從個體戶或是有資質的收集商那里購買廢油,視油的質量,每升25-50便士不等。然后和Uptown一樣價格將廢油成生物燃油。
相比普通的燃油來說,這兩個公司的產品對于環境都更加友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普通的油低80%,顆粒物低60%。顆粒物和人的心肺疾病相關,在倫敦每年導致4000人早逝。
在政府的稅收政策下,像Uptown這樣產量的燃油公司,每月需要對燃油進行獨立檢測來確保其達到EN14214的標準,即汽車制造商接受的國際燃油質量標準。對于Uptown來說,它的一個當地客戶——當地的市政委員會愿意來支付檢測的費用。
這種低排放的油生產出來后,倫敦大約1100名出租車司機成為Uptown和Pure Fuels的客戶,他們的汽車尾氣貢獻了內倫敦地區10%的PM10(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近年來,為了通過一年兩次的排放測試,生物燃料在司機們中變得更為火熱起來。
最近Uptown又攬到了一筆大生意,普華永道成了新的客戶。在普華永道嶄新的倫敦總部,25%的電力設備、20%的制冷及制暖設施都將使用這種燃料,占Uptown一半收益。
多少年可抵墨西哥灣溢油量?
這看似是一個成功的配方,然而想讓其更紅火,還有諸多挑戰。
Pure Fuels的合伙人基特·胡夫解釋說,嚴格的許可證管理制度和相對高昂的前期投入,使得這個行業的起步比較困難。
要想在英國成為一個生物柴油制造商,公司需要獲得兩個部門的許可:環境署和稅務海關總署。“第一個障礙就是被稱作PPC的執照,這個將會花費半年的時間。在此期間,我們需要一個場地,還得付租金,用有限的資金支撐生意,靠一些陌生人的熱心幫助維持機器的運轉,還要和食用油的收集者建立聯系。”胡夫說。
而汽車行業也并不幫忙。回收的油只能用于柴油車,而不能用于汽油發動機。盡管兩家公司認為他們的燃油適用于所有的柴油發動機,但是一些汽車制造商接受生物柴油含量最高只為5%。雷諾和大眾把他們在歐洲的汽車標準提高到了30%,而大眾和斯堪尼亞的大部分汽車則可以使用100%的生物燃料。
“但Uptown的標志可能會被刻意抹去,”杰維森說,“因為如果標記生物燃料的汽車去了修理廠,他們會說各種毛病都是生物燃料造成的。”
網絡上還充滿了有關生物燃料產業失敗的消息。最近,英國綠色生物的網站主頁上發布了一條信息稱,“由于多方面的資金困難,信貸緊縮……我們非常抱歉地宣布,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我們不再支持任何人進行有關生物燃料的活動。”胡夫曾記得他接到一個電話問他是否愿意購買他們的機器,這家賣機器的公司還沒開業就倒閉了。
此外,稅收政策也讓這些生物燃料公司生存困難。杰維森說,“世界上做回收利用的人中,我們是唯一的納稅者。我們應該免稅,相對于政府為化石燃料公司稅收所做的事情而言,政府真的沒有為我們做什么。”
這些都造成了不穩定的市場。“我們看不到未來,五年之后我們的行業又將如何?”胡夫說,“我們就是一個小公司,我們不知道是否還有立足之地。或許我們應該被大公司收購,或者完全被擠出市場。”
根據交通部門的數據,生物燃料還只占到英國汽車動力的極少部分——2010年只有3.1%。再利用的食用油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運輸行業的生物燃料中占到了1/3的份額,但因數量太少并沒有納入統計。在倫敦21000輛黑色出租車中,也只有約1000個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