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辦23年后再辦的廣東省第二屆農民運動會于28日落下帷幕。而這屆農運會開賽即遭遇深圳“缺席之變”。深圳主管部門表示,深圳沒有農民,無法參加農運會。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社會熱議。
記者采訪發現,在“深圳缺席”的背后,是農民運動會舉辦屢屢遭遇各種“意外”的困局。“缺席之爭”凸顯著在城市化進程相對更高的東南沿海地區農運會舉辦遭遇的“城市化尷尬”,而解決這個問題則考驗著地區的“城市胸懷”。
“缺席之變”凸顯農運會遭遇“城市化尷尬”
10月20日,第二屆廣東省農運會在廣東江門市開幕。自1988年第一屆廣東省農運會舉辦后,這是廣東23年來第一次舉辦全省統一的農民運動會。但在這場來之不易的農民的“體育節日”里,卻少了一個地方:深圳。
作為廣東最具影響力的城市之一,深圳市的缺席備受關注。根據深圳市農林漁業局的統計,這個以工業著稱世界的特區目前從事農牧業生產的人員剛剛超過3000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
廣東省第二屆農運會組委會副主任梁鴻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在本次農運會中,深圳市并未參加正式比賽,僅是派出了觀摩團。雖然主辦方最初曾要求深圳組隊參加,但深圳市表示因為“沒有農民”,無法參加。
一座城市,竟然“沒有農民”,消息傳出,議論紛紛。贊成者認為:深圳務實主義的頭開得好;而反對者認為:深圳說沒有農民,是炫富,甚至有媒體指責:深圳是一小漁村發展起來的,這樣做是“忘本”。
究竟真相如何?深圳市農業和漁業局官員解釋說,在2004年全面實現農村城市化后,深圳成為全國第一個沒有農村建制、沒有本市戶籍農業人口的城市。根據《2010年深圳統計年鑒》,2010年末深圳共有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3414人,但這些從業人員絕大部分來自廣東省外,在深圳農業企業主要從事蔬菜種植、畜禽水產養殖,以及生物育種等高科技農業。
事實上,作為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深使廣東不少城市的農民越來越少,但也存在部分人“拿著城市的戶口,干著農民的活計”。梁鴻慶說,廣東的佛山、東莞、廣州等城市的部分地區在城市化進程中通過“村改居”的方式,將不少的農村整建制地轉為城市戶籍,但很多農民還是在從事農業生產。
“為擴大農運會的參與度,讓這部分人參與,第二屆農運會規定:整建制‘村改居’的,只要有戶口簿、身份證和當地民政部門證明,也有資格參加運動會。”梁鴻慶說。比如,“村改居”后的佛山順德地區就有100多人報了名參加第二屆農運會。
對此,深圳市農業和漁業局說,根據《廣東省第二屆農民運動會運動員資格審查辦法》的規定,參賽運動員必須具有廣東本地農業戶口,或者是在2005年1月1日以后因當地行政建制改革“村改居”、由當地的原農業人口整體改為非農業人口的人員。但深圳市“農轉非”在2004年底以前已全部完成,因此沒有符合上述運動員資格要求的戶籍農業人口。
缺席背后的農民運動會困境
記者采訪發現,農運會遭遇缺席僅是我國農運會舉辦面臨問題的一個側影而已。
在大多數人眼里,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第二、三產業是代表廣東的產業,廣東工人遠多于農民。但事實上,廣東的農民數量巨大,占廣東常住人口將近一半,而且廣東農民體育并不差,在2004年的第五屆全國農民運動會中,廣東代表團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一。
但廣東農運會的舉辦卻遭遇了不少“意外”。梁鴻慶說:“我們在向各地市發出報名通知的時候,為了防止人數太少舉辦不起來,特意規定了每個地市報的項目不能少于五個,但從報上來的情況看,還是有少數地市因為實在沒人參賽只報了三、四個項目。”
據了解,從廣東各地市組織隊伍參與的方式看,大多數的地市都是以縣市為單位,某個縣市的某一項運動項目基礎好,就由這個縣市組織一個隊伍參賽,而不是以擇優的方式在全市范圍內挑選、組隊,然后訓練。
“因為經費都是由各地市自己出的,如果把大家集中在一起訓練,要吃飯要住宿還要誤工費,這是一大筆錢啊,誰來出?”梁鴻慶說。
華南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說,廣東多年未辦省級農民運動會,好不容易開辦了又遭遇缺席困擾,這說明農民運動會的舉辦、各個地區對于農民體育的關懷有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在廣東以外的地方也同樣存在。
事實上,在當前我國大型賽事呈現“扎堆”開展的情況下,運動會也不應成為各地推進農民體育活動開展的唯一抓手。可以想象,在農運會籌辦艱難的情況下,如何讓更多資金進入亟須扶持的農民體育領域,就是一個更考驗各級政府部門的嚴峻課題。
“缺席之爭”考驗“城市胸懷”
深圳沒有農民,但不意味著沒有農業。深圳市農業和漁業局說,根據深圳市現代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深圳農業重點發展以生物育種為主的高科技農業。
深圳市農業和漁業局提出:“希望未來農運會能適當放寬參賽資格要求,使農業企業中沒有本地戶籍的農業從業人員也能夠獲得參賽資格,屆時,深圳將積極組團參賽。”
對此,梁鴻慶說,廣東省農運會設定參賽運動員的條件之一是廣東省戶籍,下屆農運會是否會遭遇類似的“缺席尷尬”,目前還不得而知。
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社會學專家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深,不少城市會漸漸像深圳等大城市一樣出現“農民消失”的狀況。為了讓農運會真正成為農民的體育嘉年華,未來廣東的農運會可以考慮將在廣東從事農業生產工作達到一定年限的外省戶籍農民納入其中,“而且這樣也可以讓外來的農民找到家的感覺,對所在的城市有歸屬感”,這將考驗廣東的“城市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