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房地產市場調控關鍵時期 房價調控不能松動

2011-12-12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 ]

  現在是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關鍵時期,為鞏固和擴大調控成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各級政府務必將中央制定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最近各地房價下跌,引起了較大反響和較多議論。有專家認為商業銀行會因此面臨巨大的資金風險;還有專家擔心地方政府無法承受大幅的房地產價格下滑,甚至認為房價下跌過大造成的負面影響比房價上漲的負面影響更大,會帶來一系列長期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針對這種情況,調控松還是不松?這讓不少人困惑。

    房價過高、上漲過快,危害很大。前幾年,部分城市房地產投資不斷升溫,投機性購房十分活躍,推動房價快速上漲。以北京市為例,2005年期房均價每平方米6700多元,2008年四環內期房均價漲至15000多元,到2010年四環內期房均價已突破3萬元,短短幾年時間,房價上漲數倍。房地產投資過熱和房價上漲過快造成的房地產“泡沫”,帶來了潛在的或現實的金融風險,擾亂乃至破壞經濟正常循環。在這方面,國際上是有前車之鑒的。上世紀20年代,美國佛羅里達州房價以每年超過一倍左右的幅度瘋狂增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房地產泡沫。伴隨房地產泡沫的破碎,許多企業家、銀行家破產淪為乞丐,甚至是自殺,更是加重了美國的經濟危機。而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和2008年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也都與之前的房地產“泡沫”膨脹有關。從國內情況看,前不久,溫州等地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及其連鎖反應,大多也是因為參與房地產投資或間接向房地產企業放貸而引起的。歷史與現實的教訓都極為深刻,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相比于房地產泡沫自動破滅的危害,政府宏觀調控慢慢“擠出泡沫”的代價要小得多。

    當前,房地產調控正在顯效,10月份,全國70個指標城市房價環比下調;央行日前發布的報告認為,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高位回落,土地交易市場量價齊跌,房地產貸款增速回落,房價拐點初現端倪。但要看到,這只是“擠出泡沫”、調控顯效的第一步。當前市場仍處于僵持階段,普通商品住房價格與調控目標和群眾期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有的城市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改變。從全國整體房價來看,降價僅限于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郊區,二、三線城市不少仍在上漲,有的漲幅甚至超過了一倍。可以說,目前房價的調整幅度還比較小,只是剛剛開始,房價整體水平仍然遠遠超出普通居民“踮踮腳尖、努努力可以夠到”的高度,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房價租金比等指標還遠高于“安全邊界”,改變房地產價格虛高的狀況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進一步看,商品住房市場不可能解決所有群眾的基本居住問題。把政府保障和市場供應結合起來,健全住房供應體系,不僅是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重要工作,也是構建和完善住房制度的根本目的。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大規模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既可以增加住房有效供應,分流商品住房市場需求,還可以發揮房地產業鏈條長的作用,帶動大量社會資金投入住房建設,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把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保持下去,從而為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創造有利條件。

    因此,雖然當前出現眾多“放松調控”的聲音,但房地產調控決心不能動搖、政策方向不能改變、力度不能放松。一句話,調控絕不能半途而廢。

    現在是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關鍵時期,為鞏固和擴大調控成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各級政府務必將中央制定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要堅定不移地抑制不合理需求,繼續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和住房限購措施,有針對性地抑制二、三線城市過快上漲的房價,促使房價回歸到合理的水平。要適當增加房地產用地供應,重點抓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設,穩定群眾住房消費預期。需要看到,現階段必須平衡好住房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更加突出民生屬性,把滿足群眾的基本居住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既要大力增加住房供給,也要合理引導住房消費,通過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體系,促進住房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與此同時,還要抓緊研究和制定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使之最終回歸到健康理性發展軌道上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