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世界水日,你了解身邊的水嗎?

2009-03-26  來源:中關村環保網
[字體: ]
今天是第十七個“世界水日”。

水,是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物質,是一種有限的、無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作為一名蕭山人,你了解你身邊的水嗎?

人均水資源的“貧區”

作為一個江南人、蕭山人,你知道自己的水資源占有量是多少嗎?

答案,可能讓人有點失望:756立方米。這個數字,約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8%。

蕭山地處錢塘江南岸,蕭紹平原西端,境內水系縱橫,河網密布,既是經濟強區,也是水利大區。經測量計算,全區總面積14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273毫米,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18.682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7.7億立方米。

單看這些數字,你可能沒有體會。如果把蕭山的人口作為分母一除,就得到這樣一組數據:蕭山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756立方米,畝均占有量為1153立方米。

根據區農水局的供水情況統計,我區目前的用水,靠的是水利設施大量引提錢塘江過境水,雖然當前仍能滿足我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但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存在兩種不同的缺水類型

由于版圖和地理環境的不同,蕭山人習慣把蕭山分為“東片、中片、南片”,然而地理環境不同,各片卻同樣面臨缺水的問題。

我區南部,是資源型缺水。因南部是山區和半山區,降雨量雖然不少,但源短流急,由于缺乏大型的攔蓄工程,大量的降雨帶來的水資源都隨洪水流走了,再加上地勢較高,無法引提更多的錢塘江水入境。

近年來區政府花大力實施標準水庫建設,努力提高蓄水能力,但總體上因集雨面積小,庫容有限,無法徹底改變缺水的面貌。另外隨著南片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水資源隨之緊缺。

中東北部地區是污染型缺水,也可以說是水質型缺水。中部是水網平原,河湖眾多;北部和東部是沙土平原,人工河渠縱橫交錯。我區經濟最活躍地區都集中在此,由于產業結構的原因,紡織、化工、印染、羽絨等行業是我區的支柱產業。這些行業為我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這些行業也是需水大戶,需水量大,產污量也大。由于污水處理成本高,一些企業就將廢污水直排河道,超過環境自凈能力,使河道水質受到污染,人為造成了污染型缺水。

近年來,區政府斥巨資建造了幾個污水處理廠,鋪設了大量的納污管網,但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偷排現象還時有發生。另外生活垃圾大量倒入河道,不但堵塞了河道,也加劇了水質的惡化。

節流開源并舉,保護水資源

水資源緊缺,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那么,我區在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記者從區農水局了解到,我區節約保護水資源的總原則是:堅持節流開源并舉,把節流放在首位。開源,即千方百計增加供水蓄水量;節流,即節約用水,用最少的水來獲取最大的效益。

在開源方面,我區加強了沿江水利設施建設,如浦陽江的茅山閘、峙山閘、新壩閘,錢塘江的小礫山水利樞紐工程、江邊閘、錢江閘、七甲閘等的引水功能,充分利用過境水資源。同時,我區還充分利用境內山塘水庫的調蓄功能,科學調配水資源。

生態節水方面,我區通過截污納管工程、增加污水處理、污染物源頭控制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節約綠化和河道生態用水。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區加強了節水型社會制度建設,建立協調、高效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科學的水價形成機制,完善用水統計制度,建立節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